佛子行三十七頌釋要(二)

壽豐上師

佛子行三十七頌釋要(二)

接下來闡述一個大乘弟子的發心與行為的標準,也就是正行。以修行人從下到上的根機共分三個方面: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二、正行 (8-37 頌)

8. 下士道:畏懼三惡趣苦而斷除罪業

諸極難忍惡趣苦 能仁說為趣業果
故雖遭遇命難緣 終不造罪佛子行

今天生活窮困,遭受了很大的苦難,不是因為運氣不好才受苦,都是過去所造的因,才有今天的果報。這生的富有,也不是因為運氣好才快樂,不是這樣。

過去造了善業,今天帶來的果報就是好的;過去造了惡業,今天帶來果報也是苦的。苦樂都是因果業報,對於因果業報,只能相信佛說的。

 

因為無明,今天我們都不記得,也不知道有過去世。過去造業障時,也不知道將來會導致受苦;今天受苦的時候,也忘記過去造業的那個日子。

人就是有這種無明,不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所以要聽佛說的話,聽完以後,即使失去生命也無所謂,絕不再造惡業,用這種堅定心跟堅決心去修行的話,就是佛子行。

 

9. 中士道:不貪三有樂而希求解脫

三有樂如草頭露 是須臾頃壞滅法
故於無轉解脫道 起希求是佛子行

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的快樂是很短暫的,就像朝露一樣又少又微薄,只要太陽昇上來,不到五秒鐘就蒸發了。所以三界輪迴的一些貪著、快樂是沒什麼用的,不會永久的,只是短暫的時間,又很容易變化的一個事情。所以要希求永遠永遠不變的、永遠永遠不退轉的佛果。

希求就是精進的尋求,我們平常為了幾千塊、幾萬塊錢去上班,上得多辛苦,一日三餐沒有時間吃,晚上沒時間睡,連死都沒能好死的那種忙碌中,應該轉而去尋找一點點未來的生活,不要再為三有樂那麼辛苦。要尋找的應該是未來永久的佛果,能照這樣去做就是佛子行。

 

上士道

大乘佛教慈悲與智慧雙修之道,分三:

(一)發殊勝意樂菩提心(10 頌)

(二)修習願行發菩提心(11-24 頌)

(三)修學菩提心學處(25-37頌)

 

10. 上士道:發殊勝意樂菩提心

無始時來憫我者 母等若苦我何樂
為度無邊有情故 發菩提心佛子行

無始以來,最愛我、最關懷我、最照顧我的就是媽媽。當媽媽的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寧可自己死,也不願兒子感染小小的感冒。媽媽就是有這麼一個愛心。

現在自己的媽媽還在輪迴中受苦,連三餐都沒得吃,快餓死了。自己卻吃得飽飽的,只求自己的快樂,那沒有意思嘛!這樣是忘恩負義!心裡會不安的,這樣是不是說不過去呢?

一切眾生都曾經輪流當過我們的父母,只是這一世的父母,跟上一世的父母,時間早晚的差別而已。從對你的關懷來講,所有曾經當過你母親的人都有關懷、照顧過你。為了利益這些曾經當過自己父母的眾生,能得到佛的果位,發起替大家而想,為大家而行的一個心,就叫發菩提心。有這種的發心,就叫佛子行。

 

修習願行發菩提心,分二:

(一)修世俗菩提心

(二)修勝義菩提心

修世俗菩提心(11-21 頌)分二:

 

(1) 於禪坐中觀修自他交換

11. 於禪坐中觀修自他交換

諸苦由貪自樂起 佛從利他心所生
故於自樂他諸苦 修交換是佛子行

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於想追求快樂。自己想快樂,追求快樂,才會受到那麼多的苦。我們從早到晚不斷地追求快樂,甚至連作夢都是夢到在追求快樂,而不是為了追求痛苦。

每個人從早忙到晚,都是利益自己,想讓自己過好一點,穿好一點,吃好一點,住好一點,開好一點的車,看能不能占一點便宜。反正整天想盡各種辦法,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當中,也造了很多的痛苦。

所以我們所受的苦都是因為自己想得到快樂,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們能成就佛陀的果位也是因為內心深處生起利益他人的心。所以自他交換嘛!不要只想自己快樂。

能為大家的快樂著想,那帶來的就是自己很快樂;只想到自己快樂,結果帶來的就是自己很苦,別人也很苦,害人害己。何必這樣呢?所以自他交換而行,就是佛子行。

 

(2)於下座時轉逆行為順道 分四

1) 不欲四法轉為道用(12-15 頌)分四

 

12. 遇貪盜奪財轉為迴向善財

彼縱因貪親盜取 或令他奪一切財
猶將身財三時善 迴向於彼佛子行

不管是很有欲望的小偷也好,強盜也好,或是很有權力的皇帝、領導、總統等等,自己來搶或是叫別人來搶奪你所有的財物,你仍然願意將這身上的財富以及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功德迴向給他。

一般佛弟子以及所有的人都很難做到這樣,除非不敢回嘴、反抗。但如果是為了報仇,回到家就趕快修法敲鼓,一直供護法酒,燒香詛咒對方,這不是佛教弟子所應該做的;相反的,身為佛弟子要趕快迴向給他。

現在不要說真的做啦!連有這種想法的修行人,都很少啦!所以大家在這個地方,要多加油一下。

 

13. 遇欺凌痛苦轉為代受罪苦

吾身雖無少過咎 他人竟來斷吾頭
於彼還生難忍悲 代受罪是佛子行

不管誰對、誰不對,即使我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但還是有人要來斬我的頭,這時候不要說怨他,我還替他著急,因為他犯下了殺人的罪業。

千萬不要讓他有罪業,希望他所犯下的所有罪業,都由我一個人承擔。他殺我是因為我過去生曾經欠他的,所以殺我算是還清了宿債。

能夠有這樣的慈悲心來接受,非常不容易,是很難的,能做得到的話,就是佛子行。

 

14. 遇惡名中傷轉為稱讚他德

縱人百般中傷我 醜聞謠傳遍三千
吾猶深懷悲憫心 讚他德是佛子行

任何一個人講了我一堆是非,莫須有的事。說我學問不好、戒守得不好,或有點學問、修行,但很不會做人,或什麼都好,但長相不好、脾氣不好、口德不好。反正人想罵人的時候,什麼理由都可以搬出來,就是這樣。

被罵的時候,怎麼辦呢?回嘴嗎?回嘴就難看了。遇到有人講我壞話的時候,反而講一些他的好話來回應他,這就是佛子行。

 

有些人很喜歡傳話,比如某人知道傳話給建明聽,建明明天就會講給我聽,所以就透過建明傳過來說:「某某某罵你。」

當我聽到這樣的話,就說:「對對對,罵的人真的非常好,感謝他糾正我,我做得那麼不好,他講得確實沒有錯,我要感謝他、感恩他。」我就說他一堆好話,回傳過去的時候,那這個是非就結束了。

如果今天他罵我,我也回罵他,罵來罵去,那是非永遠都是滿天飛,對大家都不利。所以,佛子行就是反而講他的好話,要這樣去做。

 

15. 遇譏毀惡言轉為良朋益友

縱人於眾集會中 攻吾隱私出惡言
於彼還生益友想 倍恭敬是佛子行

很多人在大眾面前講你的壞話,輕視你、批評你,我們反而要把講的人當作善知識,尊敬他、恭敬他、完全接受他一切一切的賜教、指點和批評,這就是佛子行。

一般來講,不要說心甘情願的去做啦!我們連這種思想都沒辦法接受,那怎麼可能知道一切法都是無自性、都是空性、都是緣起?

習慣成自然,是人的本性。一切法都不是事實的存在!所以相信空性跟緣起的話,那這些事情有可能短期內,我不是說永久的喔,短暫時間內你的習性能管理好的話,就是很短暫的時間,可以達到轉敵為友的目的,這個是無謬緣起的真諦跟正法的力量。

 

2) 安忍惡法轉為道用(16-17 頌)分二

16. 遇恩將仇報轉為悲憫病兒

我以如子愛護人 彼若視我如寇仇
猶如母對重病兒 倍悲憫是佛子行

我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一樣的愛護,但是呢,他對我,像對仇敵一樣,想盡辦法害我。這時候要像媽媽對待重病的小孩一樣,非常地寬容他。能用這種寬容的心來對待他人,就是佛子行。

 

17. 遇傲慢欺凌轉為敬如上師

同等或諸寒微士 雖懷傲慢屢欺凌
吾亦敬彼如上師 恒頂戴是佛子行

我的平輩或輩份比我小的人,不管他們有誰輕視我、欺負我、貶低我、唱衰我(看不起),遇到這種人時,也要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師父、善知識一樣接受他,這就是佛子行。

 

3) 富饒衰微轉為道用(18-19 頌)分二

18. 逆來順受轉為道用

雖乏資財為人賤 復遭重病及魔侵
眾生罪苦仍取受 無怯弱是佛子行

身上沒錢,公司又賠錢倒閉,加上生大病,又撞邪……。反正所有不順的事情都遇到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怪這個、怪那個。要怪就怪自己上輩子做得不好,這輩子才受了果報。

因果業報早晚都要受的。對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歡喜的心,心甘情願來接受,勇敢的去面對它,這就是佛子行。

 

19. 順來逆受轉為道用

雖富盛名眾人敬 財富量齊多聞天
猶觀榮華無實義 離驕慢是佛子行

前一頌叫做逆轉為順,比較簡單。這句話就是把順看待為逆,這是很不容易的。

已經成名的高僧大德,傳說有神通、有學問、解行並重徒弟多,相對的財物收入也比較多,這時候要能看得破,不驕傲是不容易的。

遇到順緣的時候看成逆緣,這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修行佛法的人,越有錢、越出名的人要做到謙虛、低調是很不容易的事。

修行佛法也是一樣,遇到這樣的時候,把順緣看為逆緣,才能平等。能這樣平等對待的話,就是佛子行。

 

4) 二種煩惱轉為道用(20-21 頌) 分二

20. 遇怨家瞋境轉興慈悲

倘若未伏內瞋敵 外敵雖伏旋增盛
故應速興慈悲軍 降伏自心佛子行

有貪才有「親」, 有瞋恨才有「怨」。自己不會瞋恨就不會打人;不會打人就不會跟人家結仇。

跟人家結仇,大部份都是因為脾氣不好,瞋恨多。所以跟外面結那麼多仇,想要有仇報仇,全部打完是不可能嘛!

今天這個結解開了, 明天又跟人家起衝突,又再多了一個結。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的話,解決一個結又來一個結,永遠都解決不完,所以佛子行就是用慈跟悲的軍隊來調伏自己的瞋恨。

等到沒有瞋恨的時候,脾氣也沒有了,就不會惹人家生氣。如果人家來找你麻煩,只要你不生氣,那別人也沒辦法怎麼樣,總不能把你打死嘛!

所以當我們內心生起貪瞋癡的時候,要立刻處理,不要一直放著、慢慢處裡,要用慈跟悲來調伏自己的瞋恨,這個就是佛子行。

 

21. 遇親家貪境頓捨貪執

五欲品質如鹽滷 任幾受用渴轉增
於諸能生貪著物 頓時捨是佛子行

我們所求的身外之物,都像喝鹹水一樣,不要說解渴,根本是越喝越渴。

我們總是有了一百又想一千,有一千又想一萬,有一萬又想十萬,有十萬又想一百萬。這樣下去,即使全世界的財產都是你的,你也會覺得不滿足,還想天界上面的。甚至整個地球都被你控制了,你也會想要控制外太空人。

有些人一會兒想在台灣開公司,一會兒想成立海外公司,有了海外公司,又想開個飯店、開個工廠。反正只要有錢,永遠都不會覺得滿足,只會想越來越擴大而已。就像今天晚餐吃好一點,會想明早、明晚再吃更好一點,永遠都是貪得無厭。

有時候我們說只要達到某個目標以後,就再也不要賺錢了。但講是這麼講,真的讓你達成目標時,又想時間還太早,還可以再多賺一點;還藉口一堆,說是為了宏揚佛法。結果永遠沒有辦法停下來。

所以只有停下你的貪欲,所有的事情才能OK,也才能結束。能這樣馬上停下貪欲,就是佛子行。

 

師 壽豐說
徒凱荃、甯維、博文恭錄
2012/03/27

摘錄自《大界神幻》第九期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སོ་བདུན་མ་བཞུགས་སོ།

《佛子行三十七頌》釋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