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釋要(三)

壽豐上師

佛子行三十七頌釋要(三)

 

2. 修勝義菩提心(22-24 頌)分二

(1) 於禪定中修無執離戲

22. 於禪定中修無執離戲

諸所顯現唯自心 心體本離戲論邊
知已當於二取相 不著意是佛子行

唯識講相跟心,主張所有的相都來自於心。這一點,中觀也可以講得通。

相來自於心,比如火的相是熱,會燒、燙傷一些東西,但是火也不一定都能燒掉一切。為什麼呢?火燒不了黃金。火裏面也有很多眾生,火也燒不了他們,所以火不一定能燙傷所有東西。

說地水火風四大各有各的性相,那也是不一定。你覺得火的相是燒毀的時候,表示你對這個相還沒有悟到空。

只要相跟空分開,有分別的時候,那這個相就會起一定的作用。那起作用是存在於外界嗎?也不是。因為是見分產生相分,不是相分產生見分的,也就是相分來自於見分。

 

所以這個男、女,美不美?這些都是來自於心。至於這個心呢,誰也找不到嘛!找不到心的時候,外界這些相都只是虛妄的東西,都經不起觀察。

緣起是經不起觀察的,為什麼經不起觀察呢?它是虛妄的。那虛妄的緣起會不會起作用?當然會起作用。

見繩為蛇的時候,那個蛇也是個虛妄,但是它會起作用,會讓人產生恐懼,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繩。

雖然這些都是虛妄,但還是起作用。同樣的,夢雖然是虛妄的,但夢中的恐懼,醒了之後內心還是怕怕的,還是有起作用。

 

假有假的作用,真有真的作用,能夠悟到真、假都是虛妄的話,那就是這。很多人認為會起作用的東西,都是真實的;不起作用的東西都是假的。人就是有這種想法,但事實不一定是這樣。

組合起來的會起作用,但起作用,不一定代表它是實相,應該是虛妄的才會起作用。

 

(2)後得時於貪瞋對境遠離實執(23-24 頌)分二

23. 如何破除對貪境的執著

設若會遇悅意境 應觀猶如夏時虹
雖現美麗然無實 離貪著是佛子行

美麗的事物就像夏天的彩虹一樣,沒什麼意義!只要欣賞就好了,不要想去追求。

人就是先想看,看了以後就想摸,摸了以後,就想搬回家,搬回家,就當作是自己的,當作自己的以後,就想用到死。死了以後,還想交給兒子、孫子,把它當傳家寶。但是抓取太多太多複雜的東西,會起很多的煩惱。所以只要觀賞、欣賞就好了,不要想搬回家。這樣子的話,就是佛子行。

 

24. 如何破除對瞋境的執著

諸苦猶如夢子死 妄執實有起憂惱
故於違緣會遇時 觀為虛妄佛子行

一切痛苦就像夢中死了兒子一樣。我們總是把虛妄當作真的一樣,健康就快樂,生病就傷心。知道快樂如夢,虛妄無自性;也知道煩惱如夢,虛妄無自性的時候,自己心裡就不會傷得那麼重。

我們在輪迴裡的所作所為都執著為真的話,最後都是傷害到自己,自己的內心不受傷很重要!能照著佛教的思想走,自己不會受傷害,能這樣去思維的話,就是佛子行。

 

(三)修學菩提心學處 分五

1. 學習六度波羅蜜(25-30 頌)分六

25. 學習布施不求報

求覺尚需捨自身 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於身財盡捨卻 不望報是佛子行

為了成就佛果,一定需要捨身。釋迦牟尼佛為了成佛,在因地修行時,就曾經捨身餵飢餓的老虎而成就佛果。

釋迦牟尼佛連自己最珍愛的身體都要布施了,那老婆、小孩、佣人、身外之物,不用說也全部都要布施。

布施之後,也不要對今生及來世兩種有所求。這輩子我布施給他,有一天,我沒有錢時,他會還給我,這就是對今生的有所求。下輩子的有所求,就是這輩子布施,希望下輩子能投胎到
富裕的家庭。布施時能夠捨棄這二種有所求,就是佛子行。

 

26. 學習持戒利自他

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成他利豈可能
故於三有不希求 勤護戒是佛子行

持戒不是只有出家眾才必須遵守的行為。只要當初在善知識、師父、佛像、佛堂面前,承諾的事情,繼續做下去就叫持戒。

比如五戒能夠全部守,那最好。沒有,也要選擇不殺生、不淫欲、不偷盜、不撒謊,其中的戒來持守。

沒有持守戒律的人,連自利都不成,怎麼能做到他利?就好像自己都養不活自己,還要養活一群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生活規律不好,卻要求人家生活規律好,這是一個笑話。

守戒不要有所求,不要求下輩子當人或求下一輩子擁有什麼,有什麼利益。大家不要有這種的想法,無所求的守戒才是佛子行。

 

27. 學習忍辱捨怨心

欲享福善諸佛子 應觀怨家如寶藏
於諸眾生捨怨心 修安忍是佛子行

想獲得善業福報的佛弟子,應當把怨家觀想成摩尼寶一樣。有人惹你生氣,才能修忍辱;沒有惹你生氣,怎麼修忍辱?

如果有人惹你生氣,有這難得的機會,你才能修忍辱。不要起瞋恨的心,一切都要忍下來。

凡事忍氣吞聲,遇到什麼都忍,被罵也忍、被打也忍、吃虧也忍、被人佔便宜也忍、反正就是全部都要忍。

不回嘴、不還手,也不一定叫忍,什麼事都願意讓人家才叫忍。

 

28. 學習精進利眾生

唯求自利二乘人 猶見勤如救頭燃
為利眾生啟德源 發精進是佛子行

聲聞、獨覺是小家子氣,只顧自己的利益,他們為了得到羅漢的果位,就好像自己的頭髮著火了、屁股燙傷了,沒有時間慢慢來,要趕快站起來,想辦法很迅速、緊急的去滅火。那麼
大乘佛弟子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為什麼不迅速地發起精進的心呢?一定要如救頭燃,更快速的去行動。

 

29. 學習禪定除煩惱

甚深禪定生慧觀 能盡除滅諸煩惱
知已應離四無色 修靜慮是佛子行

這四句講的就是止觀,止觀就是指止修和觀修。

「止修」就是心專注在一個地方,比如專注在橘子上五分鐘,專注在香蕉上五分鐘。

現在我們專注不了,一專注的時候,就想別的了,反正就是沒有辦法專心。能夠專注在橘子上五個小時、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的話,這就是修止的功力。

心無法專注的話,就沒辦法觀修,就不清楚這個心到底是要幹什麼!心放在哪裡,就停在哪裡,心能夠開始自在、來去自如的時候就是觀修。

 

「觀修」就是專注一個地方的時候,最後專注的我也不存,專注的境也不存,二元對立不存在的時候,完全找不到任何一個點,我們叫做觀修。

這種觀修就是智慧,就是正見空性。相反的,能找到一個點的時候,那麼再怎麼講,就是還沒有達到空的境界。

找不到一個點,就是無所住,就是無意。經中都有講:「無所住、無意住、無相。」反正簡單來講,就是沒有一個參考點。

 

一般來講都有三個參考點,比如我是在一個點、烱聰是在一個點、我和烱聰之間有個事情是一個點,就是這三個點。破除這三個點就是觀修,稱為三輪體空。

這三個點破掉的時候,煩惱障和所知障就全破了,超越了外道一切的共定。

 

30. 學習智慧成正覺

無慧善導前五度 正等覺佛不能成
故具方便離三輪 修智慧是佛子行

五種波羅蜜,沒有智慧波羅蜜的話,是得不到佛的果位的。為什麼呢?沒有智慧般若,前五度都有著相,第六度智慧就是破著相。布施相也破了,持戒相也破了,忍辱相也破了,精進相也破了,禪定相也破了,全部都破了。

不破這些相的話,是斷不了輪迴的因。破除了這些著相,就是破除輪迴的因。而破這些著相的點就是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就是破除著相,簡單的解釋就是這樣。

 

師 壽豐說
徒凱荃、甯維、博文、建明恭錄
2012/03/27

 

摘錄自《大界神幻》第九期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སོ་བདུན་མ་བཞུགས་སོ།

《佛子行三十七頌》釋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