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義》略釋 03 之一

Choktrul20211011

《修心七義》略釋 03 之一

 

敬禮大悲
清淨三學修覺心 宏揚聖教遍十方
住持正法頂莊嚴 敬禮無等上師足
三世佛子共行道 出生利樂大寶藏
由善弟子數勸請 謹依師語而開顯

作者在寫《大乘修心七義論釋》之前,首先以前四句頂禮自己的師父,然後解釋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諸欲得無上正等覺之補特伽羅,發菩提心已,須勵力修世俗勝義二菩提心。

如龍樹菩薩云:
我與此世人 欲證無上覺
依根菩提心 堅固如山王
大悲盡十方 不依二邊智

 「補特伽羅」是梵文,翻成中文白話就是「人」的意思,等於是「佛子」、「老子」、「孔子」裡的「子」,「學者」、「作者」裡的「者」。「無上正等覺之補特伽羅」就是「無上菩提者」。第一句說如果要證得無上菩提,一定要發菩提心。

釋論中講「須勵力修世俗勝義二菩提心」,其中「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是專有名詞。發世俗菩提心指的是做一些有形有色,形式上看得到的善事。發「勝義菩提心」就是要無著相,「無著相」就是不執著的意思。

 

修此之教授,大依怙師得三師所傳:一謂法鎧論師,能割己肉,惠施他人,專修慈悲,心證空慧。

知道我們學佛最大的缺點在哪裡嗎?

我覺得我們佛教徒看起來好像在做善事,其實都是商人的行為。我們平常上供下施,跟商人的想法不是都一模一樣嗎?商人要的是什麼?報酬!那我們上供下施有沒有求報酬的心態?

徒:有。

那跟商人有什麼差別?這不就是商人嗎?想想看,你們覺得呢?中國人很喜歡做善事,但跟商人做生意有什麼差別?一個求實際的報酬,一個求信仰的報酬。兩個差別在哪裡?沒有差別吧!

所以《普賢上師口授》裡,最重要的第一個開示就是講動機心,也就是「等起」嘛!調整動機心,是不是很重要?

 

你們現在上供下施,點光明燈時,求平安啊!求發財啊!那不是求報酬嗎?不也是做生意嗎?做生意需不需要求發財?需不需要求平平安安?需不需要求祛除一切障礙?以做生意來講,一般不叫「障礙」,叫「阻礙」。但意思不是一樣嗎?你們上供下施、做善事的心態,都是跟商人一模一樣,這個就是非佛教的思想!我看你們的態度,不就是在做生意嗎?一點都不像佛教徒,所以調整動機心,是不是很重要?

 

原文講:『法鎧論師,能割己肉,惠施他人,專修慈悲。』我們離「割己肉」差太遠了。我們都不願意正眼看別人一眼。在別人跟自己的利益沒有關係的時候,我們連一句好話都不肯對別人說嘛!「我說那個幹嘛?我累!」你們是不是有這種心態?這樣哪裡來的慈悲心?有慈悲心嗎?我不知道!我們學佛學了二十幾年、三十幾年,但非常需要檢討這一點。

 

點一根香多少錢?

眾:幾毛錢。

在台灣的廟裡,點香都不用錢的,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插七根、九根,插九根、七根、三根、一根都不用錢嘛!你們點完了香以後,要求的報酬是什麼?是要超度過去的祖宗八代、祖先,要保未來的子孫平安。不是這樣嗎?哪裡來的這種報酬?哪裡來的這種商人的心態?這跟商人有什麼差別?這樣對嗎?這是佛教嗎?如果你們上供下施,花了一百萬,是不是要求的報酬就更大?我看眾生的心態都是很惡劣的,所以平常要檢討。

 

非常溫和、個性很柔軟叫作「慈悲」。越執著的人越不可能有慈悲。自我主觀意識很強的人怎麼可能有慈悲?在座的人自我主觀意識都很強嘛。很多人本來就很愚癡、加上堅持、然後又固執,得來的結局是什麼呢?就是大家一起罵他,就是這樣而已。

 

現在信佛好像成為一種外在的形象,比如貴婦一定要信佛!(眾笑)但她幹嘛信佛呢?顧形象用!沒有東西可比的時候,那就比佛啊,那就比師父啊!這樣哪叫學佛?這個就是中國講的,標準的「披著羊皮的狼」。這個不叫學佛。學佛哪有這種不好的心態?學佛不是用來男盜女娼的。男盜女娼的人都戴著學佛的面具來騙人。這個不叫學佛。完全不要有面具叫作學佛,戴上面具怎麼可能叫學佛?

 秋瘋說
徒依喜勤恭錄
2016/03/08

修心七義系列

微信公众号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