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義》略釋 03 之三

Choktrul20211011

《修心七義》略釋 03 之三

 

我們平時做善,如果心態不正確,那就跟商人一樣。我看你們每次辦法會,每次的得失心都那麽重。那有什麽用?不大好吧!那樣效果不大。

當然,打功德的廣告的時候,好像有很多機會的樣子。但是,學佛學那麽久,依止那麽好的善知識,還需要這麽低級地學、還要再混嗎?要學高級一點嘛,是不是?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呢!需要我們檢討的就是這一點,難道還有什麽其他要檢討的?

 

如果學佛是把「利」撿回給自己,「害」推給別人,這樣就不用學佛了,這是浪費時間呢!你們每個人都最會這個。某某,妳會吧?妳最會吧?妳就是因為最會這個,所以跟人家合不來。是不是這樣?

本來有一個利,但兩個人在搶,互不退讓的時候,最後怎麽樣呢?兩個人吵起來、打起來啊。是不是這樣?一個利必須要兩個人分的時候,學佛的人說「拿去吧,給你。」這就叫學佛。給他以後,不用很久的時間,他就拿回來給你了,因為他也經不起這個福報啦,他一定要還給你啦!(眾笑)

釋迦佛圓滿了世間所有的福德,因為他不爭,所以最後他自然就拿走了。不是嗎?給別人,最後一定會回來嘛,這就是因果。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句話說「強摘的瓜不甜」,但爲什麽大家還那麽去搶呢?說一套做一套嘛。理歸理,事實歸事實,你們就分開了嘛。

如果懂「強摘的瓜不甜」這個理,那就不會去搶,反而會給別人。別人也肯定吃不完,而且搶的人先吃到最爛的,最後你吃到最好的。不就是這樣嗎?

 

這就是學佛的觀念。千真萬確,我不是開玩笑的,我講的是真的!我看了那麽多佛經,依止了那麽多善知識,最後發現就還是這個道理而已啊。

這個道理這麽簡單,那如何往這個方向前進呢?就是要跟著一個善知識,他會一直給你引導,通過不同的面的不同的引導,點點滴滴,有一天就到達這個目的地。這不是就很好了嗎?

 

從來不讓別人的人,永遠不會成爲德高望重的人。過去所有德高望重的人都是先讓別人。從佛開始到我們的師父,都是要先讓別人,最後他自己全部拿到。我把全部都讓給別人,那麼有一天所有的人都會讓我,那我的利益可就大了。是不是這樣?

十個人讓我,我的勢力就龐大了嘛。再有二十個人讓我,有一天就變一百個人、幾萬個人、幾千萬個人、幾億個人讓我,我的勢力不是就龐大了嗎?爲什麽有這麽一天?就是因為剛開始的時候讓別人了嘛!這就是回報嘛、因果嘛!

你們老得頭髮都白了,牙齒都掉了,還沒有人願意讓你們。那當然啊,你們這麽久都沒有讓別人,人家怎麽會讓你們?是不是這樣?難道不是這個原理嗎?

這個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但是你們碰到的時候就控制不了。第一個原因是你們不會,第二個是即使你們會,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沒辦法控制。這叫「習氣」。

 

那要用什麽辦法對治習氣呢?就是要用師父的口訣對治嘛。師父的口訣是什麽呢?就是「訐譙」(台語:辱罵)啦。難道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訐譙嗎?一輩子給你好好說,你永遠都不記得。你不會記得吧?大家都不會記得好話嘛。如果師父突然把你訐譙了一頓,那你不是就記得了嘛!

要破執著,就要讓他放下。但好好說,沒有辦法讓他放下!越好好說,他越覺得委屈,哭得半死。最後臭罵他一頓,他就嚇呆了,眼淚都掉不出來了,這樣就恍然大悟了。最後不都是用這招嗎?

覺得他很可憐,越勸他,說「不要這樣啦」,他偏偏要哭得越慘。最後罵他一頓,他就想開了,已經哭不出來了。人就是這樣。所以口訣就是「訐譙」。

 

但像某某這樣的人去訐譙別人是沒有用的。有的人訐譙別人,人家聽得心服口服。爲什麽呢?他的心態不一樣,他本來的動機心不一樣。每個人的罵都有一樣的效果嗎?你罵罵看,其實效果不一樣嘛。

有的人罵,大家覺得被罵得很舒服。爲什麽呢?因為那個人的心態不一樣。一樣的罵,但效果不一樣,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需要修慈悲心!

某某,妳很愛罵人嘛,那就先修慈悲嘛。修慈悲修了二十年,再開始去罵人,人家會覺得很佩服妳啊。大家有可能說:「某大師這麽說,這麽訐譙,就度了很多人。」這有可能。(眾笑)

 秋瘋說
徒依喜勤恭錄
2016/03/08

修心七義系列

微信公众号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