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Choktrul20211215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眾生不是「無家可歸」
是「有家歸不得」

徒問:既然眾生本來是佛,那一念無明的因,從哪裡來?

師答:我也不曉得。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回答。就是不小心,沒什麼道理,就出差錯。

不小心也會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已經發生,沒辦法了。現在要想辦法改回去啊!

我們眾生不是「無家可歸」,是「有家歸不得」。「家」,本來就是佛,現在暫時歸不得,但是有可能回得了,就是這個道理。

 

WeChat 圖片_20180116113925.jpg

 

修行佛法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

眾生本來是佛,但你們不相信、懷疑多,對不對?

佛性、人的本性是惡的話,那無家可歸了,根本沒希望可以歸得;但我們是有家,只是眾生還在混。有一天,因緣具足,就可以歸得了,就這個意思。

《普賢王大力願頌》裡面講:『根元本無為,自然不可說,無世出世名,了此即成佛,無明而流轉……』講道理的時候,眾生即是佛,但我們還是不小心變成眾生,所以就是想辦法,能不能回到本來的「就是佛」當中。

你滿會懷疑的,對不對?修行佛法,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

 

緣起性空
說多的話,會說出毛病

徒問:請問師父,緣起性空是不二法?還是緣起就是性空?

師答:「不二」好像不是黑白兩條線走在一起,這不叫「不二」。

徒問:從緣起中見空性、從空性中生出緣起。緣起和性空是一樣?還是不一樣的東西?或我們只能說是不二,但不能說是一切,是這樣嗎?

師答:少說一點比較好。對不對?說多的話,會說出毛病。少說一點,不可說、不可表。

 

如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徒問:《心經》裡面的文字我都相信了,但是我沒辦法證到。《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什麼是行?如何「行深」?這句話是整個關鍵,那「行深」了,才造成了五蘊皆空。

師答:「行」代表很廣,走來走去,見到世尊彎個腰,或是半跪,都可以是「行」,起個念頭也可以稱為行。《心經》260個字,都可以稱為觀世音菩薩自在的「行」。《心經》裡面「行」這個字,沒有特別代表什麼,只是代表「還是需要修行」的意思。

 

積資、淨障、依止善識
才能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至於證到要花一點時間。找一個看起來比較像觀世音的師父,找到以後跟著他學,那就變「行深」了。真的,沒什麼,就是這樣。

就是你多多種福田、上供下施、懺悔,多做一些善行,才有證悟的機會;不懺悔、不種福田,那證悟空性的機會,越來越渺茫。加上佛菩薩的加持,跟自己的善知識(密宗來講就是自己的師父)更相應。這些條件具足的話,達到五蘊皆空的機會,比較多一點。沒有的話,那我也沒辦法讓你達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是不要想太多的意思

徒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什麼後面還要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呢?意思不是一樣?

師答:就是不要想太多的意思,沒什麼。想下去,沒有答案。真的啊!不騙你。

《心經》越讀,腦筋分別妄念越少,那就有點「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了。佛講的讓你不要想,你硬是把它想的話,那想出問題來了,不是嗎?

別想,就不會有得失。沒有得失,才有無畏,才有般若波羅蜜多,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心經》念了念了,就不要想太多。我們所有的煩惱,應該說都是我們想出來的,我們的牽掛也是想出來的,所以意思是別想太多。

這裡只是講到「色」而已。五蘊皆空,全部色受想行識的思想都要空。

 

沒有一個平台可以讓你停留,讓你起分別念

徒問:《心經》是在講心的寂靜?

師答:也可以呀。念《心經》就是分別無明少了,那心就會寂靜。所以多念《心經》。煩惱多的時候,多念《心經》,看會不會少點煩惱。最起碼文字裡面,讓你不要想什麼。

這是一篇厲害的經文,《心經》裡面沒有講到一個著重點,最起碼就是沒有一個平台,可以讓你停留。全部都是「不、無」下去,就是讓你不要起分別念的意思。

《文殊菩薩真實名經》裡講: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就是煩惱;越想就越會起瞋念。瞋念多的話,智慧的部分就沒有、消失掉了。妄念少,你的心安靜了,智慧就出來了;智慧出來,慈悲就出來了。

為什麼呢?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對眾生發起慈悲,就是不知道眾生是那麼苦。有了智慧以後,眾生找我麻煩是應該的,所以這個叫做證悟「空」。悟了空,就是悟這些啊!不是悟了空,全部都是空,好像台北市過年、除夕一樣,什麼人都沒有,這種不叫悟了空喔!

 

節錄自 秋竹仁波切 台北《心經》講座開示

師 秋瘋說
徒依喜平恭錄

摘自《大界神幻》第五期『天鼓叩鳴』頁 46 – 47

大界神幻第五期 PDF 檔下載
痞客邦連結
微信公众号连结

心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