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竹法王談根本上師【壽豐上師註】
巴竹法王致某僧人閣下
這一篇為巴竹法王給某僧人的一封信。僧人閣下,指的是誰,並不曉得。
巴竹法王當年是一位很有名的上師。當時大家都喜歡追求有名的人,這位僧人也是在追求名師,不是追求明師。他心態不正確,只要個有名的師父,不要明白的師父。所以巴竹法王就寫這封信給他。我看這內容跟現在台灣人學佛很有關係,所以就把它翻譯出來。
夫我自幼值遇佛法
巴竹法王說:「我從小接觸佛法,進入佛門,就開始學習,讀了很多的經律論,但因為自己的根性低劣、脾氣不好、小氣、又會忌妒,三毒、五毒樣樣都有。雖然受了很多的戒,但是犯的戒更多了。一生精進修行,但內心連欲界定都沒有生起,至於戒、定、慧更談不上。」
巴竹法王讀了很多經典,顯密都可以講一套,而且文章寫得好,口才又溜,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他認為沒什麼用。這些都是魔業現前,為什麼呢?名跟利嘛!名利一來,就叫魔,修行佛法就被障礙了。
有些人勸巴竹法王:「你不要這樣瘋瘋癲癲的。你穿好衣服、蓋好廟,坐在黃金的寶座上,不要講話,就有很多人信你,可以收很多徒弟。
信你以後,你跟徒弟就都發財了!(當初巴竹法王什麼都沒有,穿得破破爛爛的,他把很多破洞的綿羊皮當道袍穿。)而且不但舊譯派的人信你,連新譯派還有其他教派都會信你。
只要時間到了,讓人家見個面;如果沒辦法為他講課,就讓人家遠遠的見一面,或是開示一下,給個口傳都好。這樣去做的話,可以利益更多眾生,而且很悠閒又不缺穿、不缺住,過得快快樂樂!」
我亦深知如此既能悠閒
巴竹法王說:「我也不是不知道這些。」但是《入菩薩行論》講:「吾富受恭敬,眾人皆喜我,若持此驕慢,歿後定生懼。」
簡單來講:有了八風就開始有貪,德高望重的人才有吹八風的機會。現在人修行佛法幾年以後,都想德高望重,當個大師,當個長老,不是嗎?
但八風繼續吹的話,死的時候會怎樣呢?「歿後定生懼」,恐懼什麼呢?下地獄。所以巴竹法王不太敢當騙子,不敢自以為像某些人口中說的大成就者、老參、高僧大德、德高望重、長老、上○下○。
因為自己沒東西,嘴巴說我這個通、那個通,這叫做「大上人妄語」。出家人沒得到阿羅漢說得阿羅漢;沒有他心通說有他心通;沒有看到鬼,說有看到鬼,能管鬼;沒看過菩薩,說我跟菩薩交情很好,常來我家喝茶;鬼常幫我撿木柴、燒火, 這種話叫做「大上人語」。說這種話,出家戒就沒了,四重罪裡其中一個就是大上人語。
如我這般雖略涉教法
巴竹法王承認自己沒什麼修行功夫,只會讀書而已。所以說:「像我這樣,雖然有一點點學問,但是一點點的證量都沒有,只是像過去六群比丘(註)一樣。所以即使來見我,讓我摸頭,也沒什麼利益。」
現在台灣人都很喜歡被藏地來的高僧大德摸摸頭,但摸頭沒有用啦!越摸,頭越硬。高僧大德見越多,就越皮,學佛越不虔誠,結果沒什麼用!
所以巴竹法王絕對不來這一套,他說:「不要來看我,也不要摸頭。」他為什麼拒絕呢?因為每個人心地都不純,都是有企圖的。
然而何謂信心呢?
那什麼是信心呢?對三寶的相信叫信心。信心的基本是相信,不相信不可能有信心。
三寶裡面,佛寶跟僧寶都是從法寶來的。開始的時候,佛擺第一,但實際上,法寶的地位比較大,比較重要,要擺第一。所以,不要一天到晚看佛像,要多看佛經。
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把佛經當作一回事。一般人看到佛像,馬上拜下去,其實看到佛經也應該拜下去。
現在說法沒人要聽,但聽到有灌頂就來。為什麼呢?對佛法不當真,只對本尊有企圖。
大家只愛灌頂,不愛聽課。但講課的內容沒聽清楚,加持怎麼進來啊?所以法寶很重要。
法寶就是四諦――苦集滅道,這是顯密、大小乘共用的。四諦中最精華的是什麼呢?就是因果。相信因果稱為信心。
修學佛法需往內觀察三毒
如果說:「某某人觀察很久了或某某人推薦過」,就以為自己修得很好、很厲害!其實那只是捏造而已,並沒有真正修行佛法。
學佛不是往外發展,而是往內發展。不要用眼睛去看別人,要用腦袋去想自己。眼睛看別人,那不叫學佛;眼睛閉下來,腦袋去看看自己幹了什麼?結果看到的都是自我的劣根性。我們對那些不好的劣根性要慢慢地去磨、去改它。
今天問題出在哪裡?都是自己的問題。所以自己的問題一改正,週遭的人都變成是好鄰居。同樣的,如果你是個惡人,週遭的鄰居就自然而然是惡人。
烏金大師說:「三毒盡漏,何需佛法。」沒有了三毒,需要佛法幹什麼,佛法就丟了。
不知道這個道理,那就往外求嘛!比如:喝什麼聖水啦、到什麼聖地啦、撿一塊石頭回家拜啦、聖樹帶回家保佑啦,這個老參好、這個和尚好、這個高僧大德好,這個什麼什麼……,就一直往外求,想要得到加持,但這種只是走火入魔、變成皮而已,沒什麼用。
對上師具足信心與祈請
對上師要具足信心與祈請。很多經典都這麼說:「沒有根本上師,不得解脫。」
什麼是三恩具足的根本上師?三恩就是身改好、口改好、心改好。身改好,你的所作所為,沒有那麼粗魯;口改好,講話沒有那麼惡劣;心改好,心地善良。誰能幫你改好這三個,那就叫三恩具足根本上師。
有時候也指給你灌頂、口訣、指導的上師,這種師父也叫三恩具足的上師。
反正,你的人生有了他,就看得開,能讓你改變,就叫根本上師。相反的,沒有改變,就不叫根本上師,那叫隨便上師。這種上師滿街都是,不怎麼樣。
所以,三恩根本上師,不是指某一個老頭、某一個老參、或某一個法王。而是把你改好的那個師父叫根本上師。
在密宗昇起次第裡,根本上師等同本尊、主尊,不能把他當成眷屬。能有這樣信心的話,那應該是還不錯的想法。
對上師之信心來自於感念上師之德恩
為什麼對上師需要信心跟感恩呢?上師超越諸佛,指的就是德恩。
佛跟上師是同等的,沒什麼差別。但佛沒度我,上師有度我,所以要對他感恩。
從自己的利益來講的話,要選擇佛或上師?當然要選上師,就這麼簡單。
台灣人學佛,這個師父也拜,那個法王也找,全部的師父都找遍,最後自稱為「廣結善緣」,這不是很現實、很賤的嗎?
能多見幾位上師是很好,但是你們的心態不怎麼好。你們只是看他老一點,身上油垢比較多(老了,身上油垢就比較多),修得比較久,功夫比較好一點,是不是?或是他從藏地來的,所以比較厲害(藏地師父來台灣,身上的牛油垢還在,所以他就厲害。)是不是這樣?但這有什麼厲害不厲害。
你們應該叫「牆頭草」、叫「叛徒」啦!
當徒弟問師父認不認識某某人時,師父說:「喔,認識認識,他跟我學很久了。」這樣才叫師徒嘛,不是嗎?
你說:「台灣的法王、仁波切,我全部都見過。」但一問這些法王、仁波切,他們都不認識你,那你這樣幹什麼呢?
所以,不要這樣騙自己嘛,只是參加過法會、接受過灌頂,都不叫根本上師,只叫善知識。
覺臥阿底峽尊者有多位上師
覺沃阿底峽尊者有很多位上師。講到其他上師的時候,他都合掌在心間,但只要聽到瑟林巴大師(金洲大師),他馬上合掌在頭頂上,特別特別讓他感動。為什麼呢?
他說:「遇到他,我心裏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因為法入於心,所以對他特別感恩。
「上師之大悲,能令法入於我心。」叫做大恩。那釋迦牟尼佛有沒有令法入於你心?有嗎?貝諾法王有沒有?阿彌陀佛有沒有?誰有?天天跟你在一起,師父才有嘛!對不對?所以功勞都歸給他嘛!不然,功勞歸給釋迦佛嗎?
今天釋迦牟尼佛跟我坐在這裡,你們一定不選我嘛!這麼簡單的信心考試,就這樣考。
馬爾巴大師不是被考倒了嗎?現在準備灌頂的時候,要佈置的很莊嚴,放上布幔、佛像、鍍金鍍銀供杯。那諾巴當年躲在一個山裡面,在上樂金剛灌頂的時候,他什麼都沒有。那灌頂怎麼灌呢?他一彈指,壇城上所有的莊嚴都出現了。一迎請,真的親眼看到上樂金剛本尊現前。
那諾巴賊賊的說:「今天要跟誰灌頂啊?跟他還是跟我?」馬爾巴心想:「我常常看到你,沒什麼稀奇,當然是要他嘛!一定要跟他求灌頂啊!」那諾巴一彈指整個壇城又收回去了。馬爾巴你有帶種,你繼續跟他灌啊!這就是被考倒了嘛!
後來馬爾巴就懺悔,跪著哭哭啼啼求那諾巴。上師說:「我今天是考驗你,你以為上樂金剛是在上方,了不起,上方是我變出來的。我只要說不給你灌,他也不敢說什麼,就收回去了。」
我們都知道上師就是本尊、本尊就是上師。有知識的話,學密的大概知道。即使心裡沒有這樣想,嘴巴也一定要說「平等、平等」,這樣不就好了嗎?
有云:「欲令乞者生歡喜,須於其袋裝滿米」
誰把乞丐的口袋裝滿錢, 誰對他的利益就最大。郭台銘銀行裡有幾百億,但跟乞丐一點點都沒有關係。所以佛有功德、厲害,對你沒有用!這個師父他再怎麼爛,他還是教你一點點東西,所以要感恩。
「對父母的報恩也是因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不是威勢。」接下來,沒什麼看不懂的,自己讀一讀就可以。
(註)六群比丘:指成群結黨之六惡比丘。佛在世時,有惡比丘六人,勾結朋黨,不守律儀,多行惡事,佛制戒多緣此六比丘而來。
師 秋瘋說
徒 依喜梵、金龍恭錄
昇佑、竹月女審校
2011/02/01
英文版 Patrul Rinpoche’s Discourse on the Root Guru, with Commentary by Lama Tsering Phunts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