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 第四頌

Choktrul20231125慈悲讓你更自在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第四頌 觀諸法無常捨現世心

常伴親友還離別 勤聚財物終棄捐
識客且遺身舍去 捨現世心佛子行

這一頌很重要。

第一句『常伴親友還離別』的意思是交往很久很久、非常要好的老朋友,也是會遠離或離開你。

原因有三:第一、各過各的生活,忙得沒時間理你;第二、老了,理不動你了;第三、他也有生老病死,他死了,離開你了。

所以常伴親友都是會離去的。當朋友的時候,自己要有心理準備,朋友隨時都會離開你,不要依賴他。

有些人認為交到朋友後,朋友會永遠服務他,而且好像是應該的,是不是?

你把煩惱講給朋友聽,以為朋友都應該聽,也沒這回事嘛!

更不可以因為朋友不聽你的話,就不舒服,對朋友生氣。

所以很好、很久的朋友,最終還是會各走各的,第一句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句『勤聚財物終棄捐』更重要。

辛辛苦苦賺的錢,再怎麼存銀行、再怎麼放保險箱裡面,死的時候,還是帶不走,會離開你的。

 

第三句『識客且遺身捨去』。

身體是客房,靈魂是客人,客人有一天還是會離開的。

像飯店裡面的房客,不會永遠把飯店當作是自己的家住。他只是住個兩三天,頂多也是住一個禮拜就走了。所以身體就是客房,靈魂就是客人,客人會來來去去,沒有一個永久的,所以不要那麼執著。

什麼是不要執著呢?其實就是不要那麼認真、不要那麼當真。不那麼當真的時候,這個人隨時隨地都還好啦!即使生老病死來的時候,也不會那麼難受。因為我有生老病死,他也有生老病死。

有些人遇到生老病死就非常想不開,讓所有親朋好友心情都很不好。有些人生老病死來的時候,親朋好友沒那麼難過,感覺親朋好友都很溫馨。這些都跟生老病死沒有關係,跟自己執著的程度有關係。

對自己的執著不要那麼當真嘛!這句話是說交朋友也不要那麼當真。

很多人交朋友都有個利益存在,存著我跟他好一點,有一天我用得上他的想法,是不是?

這種人交朋友,也不是那麼單純地交朋友。自己表面功夫做得好,沒有被朋友發現,就說你是很好的朋友;自己表面功夫做得比較不好,被朋友發現,就說你不好。其實很好的朋友,後面還是有個利益存在。所以對這種朋友,不要那麼當真,有一天跟你翻臉的時候,才不會那麼難過。

再補充一些,這個「離」有很多種解釋,翻臉也叫離;翻臉還從背後捅你一刀也叫離;或是他死了、他搬家了、他出國了、他移民了,種種的可能都有,也確確實實存在著很多的可能性。

所以,朋友不一定是永遠的。我們都分別這個是永遠的朋友,那個是暫時的朋友,不要執著那麼多,執著那麼多的話,會給你帶來很多痛苦。

 

第四句『捨現世心佛子行』,是說有些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分享給別人,自己又捨不得用,也沒有辦法給別人,這樣存、存、存、存了半天,最後早晚都會走,走的時候,財產還是得留下來。

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就沒聽說過有人活到五百歲,也沒有聽過活超過兩百歲的。所以這一生、這一輩子種種的名譽、利益……等等,標準看低一點,只要夠用,差不多就好。你環境好就過得好一點,環境差就過得差一點,都是一樣過。

不要認為過得好就要更好,過得不好就怨天尤人,得失心不要這麼重。總之,這輩子不要把人生的得失看得這麼嚴重啦!

有很多的理由,都須要靠自己告訴自己。就像生老病死應該來的,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人人都有份。

我曾講過「閻王請帖不擇吉日」,大家都會平分到閻羅王的禮物,沒有說你拿得多、我拿得少,沒這回事。所以大家都會生老病死,希望能想開一點。想開一點,人生就過得健康一點。

反正就是這樣,人生苦短,沒辦法讓你每天都心裡很滿意、很快樂。當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沒有關係,要逆來順受,用修行佛法的各種思想,很多的理由去把它轉成好的、順的,就好了。

今天好與不好,都是你心裡想的。怎麼想就成怎麼樣,外在並沒有所謂真的好與不好,全看你怎麼解讀。

例如:運氣不好或遇到倒楣的事,用佛教來解讀,就是「應該來的,來得很好。」把它當成我修行的考驗,是佛陀大慈悲、菩薩大慈悲,讓我提早修行佛法。

就像是比賽,讓我提前比賽,比賽過關就算了嘛!過了就好了,被打敗了就不行,用這種心態來接受,就沒事了。

我多講一點,看能不能有一兩句話留在你們心中。留得住的話,那我講的課就有利益;全部都忘記的話,那也沒什麼意思。所以我就再努力地講。

新的一年,開始講課,我比較不會講好聽的話,語氣不好,你們多多包涵。

語氣不好是為你們好,對我也沒什麼好處。其實我自己估算過,語氣好一點,我也會過得更好,對不對?供養也拿得更多,徒弟請客比較多,但是我們不要這樣互相騙來騙去。

希望大家都能夠把我講的話,留在心中,有一天遇到生老病死的時候,確實很好用。今天先提醒你們,有一天遇到生老病死,心裡能早有準備。

摘自《慈悲讓你更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

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སོ་བདུན་མ་བཞུགས་སོ།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系列

  1. 歸敬頌 雖見諸法無來去
  2. 發起頌 正等覺佛利樂源
  3. 第 2 頌 貪愛親方如水動
  4. 第 3 頌 遠惡境故惑漸減
  5. 第 5 頌 伴彼若使三毒長
  6. 第 6 頌 依彼若令惡漸盡
  7. 第 7 頌 自身仍陷生死獄
  8. 第 8 頌 諸極難忍惡趣苦
  9. 第 9 頌 三有樂如草頭露
  10. 第 10 頌 無始時來憫我者
  11. 第 11 頌 諸苦由貪自樂起
  12. 第 12 頌 彼縱因貪親盜取
  13. 第 13 頌 吾身雖無少過咎
  14. 第 14 頌 縱人百般中傷我
  15. 第 15 頌 縱人於眾集會中
  16. 第 16 頌 我以如子愛護人
  17. 第 17 頌 同等或諸寒微士
  18. 第 18 頌 雖乏資財為人賤
  19. 第 19 頌 雖富盛名眾人敬
  20. 第 20 頌 倘若未伏內瞋敵
  21. 第 21 頌 五欲品質如鹽滷
  22. 第 22 頌 諸所顯現唯自心
  23. 第 23 頌 設若會遇悅意境
  24. 第 24 頌 諸苦猶如夢子死
  25. 第 25 頌 求覺尚需捨自身
  26. 第 26 頌 無戒自利尚不成
  27. 第 27 頌 欲享福善諸佛子
  28. 第 28 頌 唯求自利二乘人
  29. 第 29 頌 甚深禪定生慧觀
  30. 第 30 頌 無慧善導前五度
  31. 第 31 頌 若不細察己過失
  32. 第 32 頌 因惑說他佛子過
  33. 第 33 頌 貪圖利敬互爭執
  34. 第 34 頌 粗言惡語惱人心
  35. 第 35 頌 煩惱串習則難治
  36. 第 36 頌 隨於何時行何事
  37. 第 37 頌 勤修諸行所生善
  38. 流通分 結行
  39. 附錄 師父的話
  40. 附錄 挖出你所有的醜陋叫根本上師
  41. 附錄 談信心
  42. 附錄 信行人.接傳承
  43. 附錄 搞清楚怨親,成佛修到一半
  44. 附錄 四加行的重要性
  45. 附錄 學習佛法的精神,不學當地的習俗
  46. 附錄 聞法須知
  47. 附錄 頂禮的意義
  48. 附錄 天鼓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