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 修行都是模仿秀 順口溜

八萬四千法的下手處就是忍

不必聽拐彎抹角的哲理
再懂道理 不忍還是破功

《入菩薩行論》講到忌妒來的時候,還是叫你要忍。尊者寫了很多道理,如何如何去對付忌妒,這些哲理很拐彎抹角,你沒有天生的哲理頭腦也聽不懂。

什麼是哲理呢?一件事情好或不好,直接說清楚叫沒哲理;講一件事情不好,繞了一大圈才說不好,用這個比喻,用那個比喻,講過去的歷史怎麼樣怎麼樣,現在怎麼樣怎麼樣,未來的可能性怎麼樣怎麼樣,最後才說不好,這叫哲理嘛。

何必聽這些呢?不好,就說不好,那不就結束了嗎?再懂道理,如果不忍,會不會破功?不忍,《大藏經》倒背如流還是破功啊!

 

修行會破功才有八萬四千法
但初學者不能養成習慣破功

福融師:當徒弟的一定會有忍不過,一定會破功。

師父:當然會破功啊!要初學者不破功不可能,但不能養成習慣破功吧!初學者會破戒,也不能養成破戒的習慣吧!

這些都要忍。不能說今天破戒,「啊!我是初學者」;明天破戒,「啊!我是初學者」;後天又破戒,「啊!我是初學者」,那樣就沒完沒了了嘛!

但是也因為大家會破功,才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像這邊破一個功,那邊就補一個功,這樣破功、補功,八萬四千法不是這樣就出來了嗎?如果說八萬四千法不是這樣來的,那八萬四千法是怎麼講出來的?

就是這一套不太管用,那換另一套來,試試看有沒有作用。再沒有作用的時候,又換另一套,是不是這樣?

 

止觀、念佛都是轉移注意力
意轉得好 身口才會有功德

我之前講過:唸一部經時,如果字都唸不清楚,就沒時間觀想。等唸到倒背如流的時候,我就說不要唸了,換唸另一部經。

禪定、止修也是轉移注意力;守戒、念佛也是轉移注意力。我常常講身口意中,「身口」要有功德,在於「意」要做到有功德,「意」的功德就是轉移注意力,轉得好才有功德。

《密勒日巴傳》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密勒日巴睡在一位老喇嘛的寮房門口,睡到很晚才起來。老喇嘛很早起來做功課,他就笑密勒日巴:「你這個老參,那麼晚起來,一點功課都不做!」

密勒日巴說:「對!對!我沒時間做功課,因為我有一頭牛要賣。已經估好了價錢,頭怎麼賣,皮怎麼賣,肉怎麼賣,幾斤幾斤算得很清楚,但是忘了牛尾巴,氂牛的尾巴也很值錢,我現在在算尾巴值多少錢。」

密勒日巴就吐他槽,說這位老喇嘛雖然在做功課,但同時在想這件事。這就是沒有轉移注意力。注意力沒有轉好,就得不到「意」的功德,就這樣而已。

 

努力後不能前進沒有關係
永遠堅持不倒退才有希望

按照福融堪布講的,初學者憋不住,就會像大小便失禁。但是不能養成常常憋不住的習慣嘛,這個習慣不好吧!

福融師:可以多買一點紙尿褲。

那就太離譜了。除非排泄器官受損等等,沒有辦法控制排便,才用紙尿褲。不然,不能有這種習慣,紙尿褲不能成為不學習控制大小便的理由。找這種理由,就是讓自己倒退,這種習慣很不好,這是修行佛法上常常遇到的通病。

我們已經努力了一段,即使怎麼樣也前進不了,但也不要倒退。停留在那裡,沒有關係,但要永遠堅持不倒退,才有希望。

 

從實修來講名相都用不到
只有一個字用得上就是忍

大家已經修行很久了,懂得佛教名相(名詞)也好,不懂也好,我的經驗告訴你,從實修上來講,一個佛教名相都用不到。

我以前也讀過不少的佛教名相,但修行上真正要拼的時候,用不到那些名相。要那一大堆的名相幹什麼?「見」、「修」、「行」、「果」、「慈」、「悲」、「喜」、「捨」一個都用不上。什麼時候用,我也不知道。只有一個字用得上,就是「忍」。

 

在家出家共同的中道是忍
不忍的話 修行都是模仿秀

要對什麼事忍呢?初學者沒有一件好事,沒有一件值得讚揚的事,就是要忍、要克制,這是修行佛法非常用得到的。忍久了,江山是你的;忍不住,江山是別人的,就是這樣。聽懂了嗎?

出家眾有出家眾的法條,在家眾有在家眾的法條;在家眾跟出家眾共同的中道就是克制,就是要忍。

遇到任何事就是忍,想要的時候要忍,不想要的時候也要忍;討厭的時候要忍,喜歡的時候也要忍,喜怒哀樂全都要忍。

忍得好,釋迦牟尼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的精神都在這裡;忍不好,即使你什麼經都懂,什麼道理都通,連龍樹菩薩說啥,你也說得出來,但還是模仿而已。這個演得好叫模仿秀,講得像就是順口溜。

現在大部分人的修行都已經變成模仿了,模仿得好,覺得自己修得很好,別人也覺得你修得很好。但是「忍」這個字,已經沒有人在模仿,是不是這樣?現在大家都動不動就暴怒了。

我也不是說不要貪,人都會貪,但是不要貪得那麼大。人的生活當中完全沒有貪,也沒法生活,只是不要貪得太嚴重;氣,不要氣得那麼過分;癡,不要癡得那麼誇張就好了。

這些都要慢慢地學習,聽哪個大師講,我覺得都沒什麼用,最重要的還是忍。沒其他好辦法。

 

修行修得好也不一定要窮
但是精神要朝出世間法走

現在宗教界沒有人比窮啦,以前宗教界都是比窮,最窮的那個就是高僧大德。釋迦牟尼佛最窮嘛!他身上只有十三件東西,現在大部分人都是比有錢,那就是背道而馳。

當然佛法修得好也不一定要窮啦!但是精神要朝著這個方向才對。巴竹法王常常講:「唉呦!那個師父的徒弟多了,財產龐大了,但也不代表什麼。出世間法還沒成功,入世間法已經滲到骨髓去了,那不太好。」佛法的精神應該是朝出世間法這個方向走才是正確的。

今天就講到這裡,不要講太多啦,講太多很傷神。反正越講我就越覺得不好意思,我講的連我自己都做不到嘛!自己都沒有少欲知足,還叫人家少欲知足,這樣講下去有點慚愧,是不是這樣?

要少欲知足嘛。少欲知足,不是忍嗎?不忍,怎麼會少欲知足啊?是不是這樣?

師 秋瘋說
徒建明錄
2015/09/01

本文節錄自《入菩薩行論》講記

大界神幻第 11 期 PDF 檔下載

克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