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 第二頌、第三頌

秋竹仁波切

慈悲讓你更自在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第二頌、第三頌

第二頌 離棄三毒根源之家鄉

貪愛親方如水動 瞋憎怨方似火燃
癡昧取捨猶黑暗 離家鄉是佛子行

第一句「貪愛親方如水動」,就是對親方面的貪,好像水一樣滔滔的來。我們就是這樣,愛到頭昏腦脹,愛到已經沒辦法理解,不可理喻了,這叫做對親的貪。

我們的貪就像大水滔滔地進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也沒有機會來理解,就這樣瘋狂地愛下去了,我們對親的貪執就是這樣。

 

對宗教也一樣,我們哭哭啼啼的說:「啊!我被哪個神棍騙財騙色。」其實這也是因為自己的貪像水一樣滔滔地來,就被騙走了。否則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拿幾百萬、幾千萬出去吧!就是以為拿出去可以回收好幾百倍、好幾萬倍的利潤,就這樣被貪給騙了嘛!

為什麼比喻貪執如水呢?水滔滔地來,沒有辦法理解,沒有任何的時間可以停頓一下,直接就滔滔地來,就是這樣。

 

第二句「瞋憎怨方似火燃」,對怨呢?比喻像火。不管是垃圾還是黃金,就像遇到火,來不及分別,就被燒掉了、燒毀了。

我們應該是把垃圾燒一燒,比較珍貴的東西像字畫、陶瓷以及一些珠寶等,分一分,不要把這些也燒掉。但我們遇到怨家的時候,就是來不及嘛!像火一樣,沒有辦法區別,就把這些給燒了。所以瞋如火,就是這樣比喻。

 

第三句「癡昧取捨猶黑暗」,這裡比喻癡為黑暗。癡就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像黑暗一樣。貪比喻水、瞋比喻火,癡就像晚上伸手不見五指的那個黑暗裡面,什麼都不知道。搞不清楚、看不到這是糞、這是黃金,這種叫做癡。

貪裡也有癡,瞋也有癡。貪裡面有癡,兩個全部都具足,因此沒有一個特別的癡。

貪也有癡,才會貪愛到無法理解;瞋也有癡,才不知道好壞,全部一把火都燒掉了,這也是有癡才會這樣。平常笨笨的、愛睡覺的那個也叫癡;什麼都沒看過、什麼都沒聽過,愛睡愛睡的那個也叫癡,就是這樣。

 

第四句「離家鄉是佛子行」,意思是修行佛法,要離故鄉遠一點啦!這是對初學者講的話,要初學者離開怨、離開親。因為離家近的話,那怨家、親家一大堆問題存在,所以這裡講:遠離故鄉,就是佛子行。

但是現在也不一定要這樣,因為有些人離開故鄉以後,反而就不顧禮義廉恥而亂搞,這種人跟這裡所比喻的意思不一樣。

現在人都是離家遠一點,才好亂搞啊!沒有人認識他啊!所以就常亂搞,用這種理由去亂搞的也很多,但這裡不是這個意思。這一頌真正講的意思是:「古時候真的要去修行了,就遠離家鄉。」現在一般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而且現在遠離家鄉的人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才會遠離家鄉,這跟書裡講的離家又不一樣了。

 

第三頌 遠惡境依靜處功德源

遠惡境故惑漸減 離散亂故善自增
心澄於法起定見 依靜處是佛子行

第一句「遠惡境故惑漸減」,是指離開惡處,煩惱會慢慢地減少。惡處是指風花雪月的地方,比如有很多 KTV、很多 Pub、很多有的沒有的那些地方叫做惡處。

一般來講,住家附近如果有那種不良場所的話,比較容易想去。比如連丟個垃圾也去 Pub一下;出個門繳個費用或到 7-11 買個東西,又順道去按摩一下,這樣不好啦!像這種地方少住,離遠一點,才會少煩惱。這一句以現代的話簡單來講,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這敦煌路(台北中心)算不錯了,坐計程車最起碼要兩百塊,才會到那種場所,敦煌路真是個好地方。

 

第二句「離散亂故善自增」,標準的講就是家裡不要有電視,那自然而然就有時間修行、作功課了。

現在浪費你時間最多的就是電視,如果沒有行動電話,也沒有電視,這樣作功課的時間會增加很多。以現代來講的話,這樣解釋是正確的。

附近沒有夜總會,家裡也沒有電視,就睡得飽嘛!隨時精神都會很好,對佛法的信心也會增加。所謂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就是這個意思。

要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家裡少看電視。少看電視就等於說你的家是清淨的。

「離散亂」,現在大部分的散亂還是來自於電視、電話或是遇到一個愛閒聊的朋友,打來一通閒聊的電話,也算很散亂。所以你們的電話盡量不要留給愛閒聊的朋友就對了。

 

第三句「心澄於法起定見」,這樣晚上沒看電視,白天也沒講太多電話。電話講得少,沒有電磁波干擾;電視看得少,晚上睡得飽,那白天精神就很好,這樣修行佛法才會有清淨。

 

第四句「依靜處是佛子行」,依靜處不一定是要跑到山上,你家就可以變安靜的地方,這個都要變通。

修行佛法不一定要到山裡面去,很多人都解釋說,靜處就是一定要找類似西藏的一座高山,或是沒有開化的、落後的國家,一定要到那裡。不對!自己家就可以變靜處了。

 

初學佛法的人,不要學習菩薩的行為;菩薩也不一定學習摩訶薩的行為;摩訶薩也不一定學佛的行為。這個地方就是這樣。

 

有時候我們覺得,唉呀!這個師兄再勸也勸不了,勸到最後自己都起了煩惱心。這種沒有功夫的人,怎麼勸人?就不要去勸人嘛!自己都不會起煩惱心,才有資格去勸別人。否則自己都氣死了,破功了,修行露出馬腳來了。

這種沒有功夫的人還是遠離一點,才能稍微清淨。要想辦法把自己清淨的功夫打好啊!清淨的功夫沒有打好之前,去搞這些有的沒有的,反而更亂。更亂又對付不了時,就被師父罵。罵了又對師父起邪見,這樣不是越亂越糟嗎?所以不可以這樣。

這些都要看情況,最好請問師父,這個怎麼處理?有智慧的師父會跟你說,這樣那樣處理。這樣就會比較快一點,自己想,只是浪費很多的時間。

 

摘自《慈悲讓你更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

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སོ་བདུན་མ་བཞུགས་སོ།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系列

  1. 歸敬頌 雖見諸法無來去
  2. 發起頌 正等覺佛利樂源
  3. 第 4 頌 常伴親友還離別
  4. 第 5 頌 伴彼若使三毒長
  5. 第 6 頌 依彼若令惡漸盡
  6. 第 7 頌 自身仍陷生死獄
  7. 第 8 頌 諸極難忍惡趣苦
  8. 第 9 頌 三有樂如草頭露
  9. 第 10 頌 無始時來憫我者
  10. 第 11 頌 諸苦由貪自樂起
  11. 第 12 頌 彼縱因貪親盜取
  12. 第 13 頌 吾身雖無少過咎
  13. 第 14 頌 縱人百般中傷我
  14. 第 15 頌 縱人於眾集會中
  15. 第 16 頌 我以如子愛護人
  16. 第 17 頌 同等或諸寒微士
  17. 第 18 頌 雖乏資財為人賤
  18. 第 19 頌 雖富盛名眾人敬
  19. 第 20 頌 倘若未伏內瞋敵
  20. 第 21 頌 五欲品質如鹽滷
  21. 第 22 頌 諸所顯現唯自心
  22. 第 23 頌 設若會遇悅意境
  23. 第 24 頌 諸苦猶如夢子死
  24. 第 25 頌 求覺尚需捨自身
  25. 第 26 頌 無戒自利尚不成
  26. 第 27 頌 欲享福善諸佛子
  27. 第 28 頌 唯求自利二乘人
  28. 第 29 頌 甚深禪定生慧觀
  29. 第 30 頌 無慧善導前五度
  30. 第 31 頌 若不細察己過失
  31. 第 32 頌 因惑說他佛子過
  32. 第 33 頌 貪圖利敬互爭執
  33. 第 34 頌 粗言惡語惱人心
  34. 第 35 頌 煩惱串習則難治
  35. 第 36 頌 隨於何時行何事
  36. 第 37 頌 勤修諸行所生善
  37. 流通分 結行
  38. 附錄 師父的話
  39. 附錄 挖出你所有的醜陋叫根本上師
  40. 附錄 談信心
  41. 附錄 信行人.接傳承
  42. 附錄 搞清楚怨親,成佛修到一半
  43. 附錄 四加行的重要性
  44. 附錄 學習佛法的精神,不學當地的習俗
  45. 附錄 聞法須知
  46. 附錄 頂禮的意義
  47. 附錄 天鼓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