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 第 18 – 21 頌

秋竹仁波切

慈悲讓你更自在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第 18 – 21 頌

(3) 富饒衰微轉為道用 分二:

1) 逆來順受轉為道用

第十八頌

雖乏資財為人賤 復遭重病及魔侵
眾生罪苦仍取受 無怯弱是佛子行

第十八頌講的是逆來順受。意思是即使我們沒有飯吃、或是被人輕視、或是得了疾病、得癌症(以現在來講,得了大家會恐懼的疾病。)或是撞邪、被鬼干擾等等任何很可怕的事情時,都不要消極。更進而要發願將所有一切眾生遭受到的不如法、不吉祥以及身心所有的苦惱,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這樣勇敢的去面對,就是佛子行。

台灣人本來就有福報,很少遇到不如法的。你們遇到所謂的不如意,都只是自己嚇自己而已,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只是你們把它想得很嚴重。如果你認為很嚴重的話,那也沒有關係,也是要接受。

大家都不願意受苦,但很多事情是沒辦法選擇願、不願意的。因為苦也是自己種了這個因,才受這個果。所以苦是苦啦!那就很甘願的接受啊! 

 

不要把苦當作是苦,就把它當作是磨練。我們沒有辦法把苦轉成樂,但是可以不要把它當作在受苦。

為什麼不要把它當作苦呢?因為自己會一直想:「為什麼?我為什麼會那麼苦?」其實也沒有為什麼,就是自己該要接受的。過去世以來到今天,我做過那麼多的壞事,今天受苦是應該的。我們能這麼想就沒事了,也就是甘願了。 

如果不會這麼想,也沒有因果觀念,那遇到苦的時候,就一直在那邊想,結果會很難受。所以要知道因果觀念,而且去接受它。

 

因果是沒辦法拒絕的,即使千佛、萬佛也沒辦法拒絕。今天遇到佛法,佛就告訴你應該這樣去面對。這些都只是一個思想的轉變而已,其他也沒什麼辦法。 

 

2) 順來逆受轉為道用

第十九頌

雖富盛名眾人敬 財富量齊多聞天
猶觀榮華無實義 離驕慢是佛子行 

第十九頌講的是順來逆受,也是很重要的。逆來順受比較容易做,順來逆受不容易做到。你有錢,大家都尊重你,當你像多聞天(財神爺)一樣那麼有錢的時候,還能不驕傲、很謙虛,這叫順來逆受。

打個比方,現在台灣有些師父都不行了,因為只要遇到一點點的巧合、一點點的神蹟,就一次又一次地講給人家聽,這叫做中魔。

過去的師父叫做真人不露相,為什麼真人不露相?露相的話大家都知道,那他就開始忙碌,就沒辦法度那麼多眾生。

 

現在人認為越有名,可以度越多眾生,其實不見得。每收一個皈依弟子都是要負責任的。不是說今天辦一場大法會,全部都給個法名,就是皈依我,收為徒弟,不是這樣的!

收徒弟是要負責任的。把一個徒弟從不會,教到會,這整個過程叫做聞、思、修,這是師父要負的責任。會了以後,全部放棄掉,這個叫做修。

所以在佛教中,當一個師父、當一個徒弟是要相當長的時間,是要負責任的。所以人來得越多,也不是最好啦,這樣大家都沒有辦法好好學啦! 

 

所以這一頌叫做順來逆受。逆來順受、順來逆受,這兩個都做得好的話,這個人的修行不會有走火入魔的危險。這兩個做不好的話,一定會有走火入魔的危險。尤其是台灣人,很喜歡找神話、神蹟。有人喜歡講:我昨天、上個月見到佛啦!聽到佛跟我講話……等等。

做夢,夢到佛雖然是一件好事,但這種事不能念念不忘,或是掛在嘴上到處講,這是不好的。有這種覺受也只是一個過程,有了就要忘記。 

 

我們做人也一樣,修行也一樣。今天大家聚一聚,喝個酒、吃個東西,是一種很快樂的感受,但如果從那天開始一直想追求這個感受,那就會煩惱,因為沒有辦法達到嘛!

修行佛法也一樣,有一天修得很靜、很舒服,以後每次都會想要有這個舒服感,一直想、一直懷念這個事情。修行佛法如果有這種懷念的心,就是不對!

禪宗講的「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有就受,過去的就不留戀。修行佛法基本的見修行,最後要達到這種境界,這叫做無相的境界。 

 

無相的境界是一種心的志氣大不大的問題。一般人生活過得再苦,頭也不一定要低低的;過得再好,也不可以頭抬得高高的,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所以過得再苦,一樣要抬頭挺胸,要有勇氣。過得很好的時候,不需要抬頭挺胸,頭也要低一點、要謙虛一點。也就是苦的時候不要太煩惱;過得好的時候,也不要太快樂。

過得好跟過得快樂,兩個都會帶來不好的,都會帶來很大的苦,所以情緒不要那麼浮動,意思就這樣。

 

逆來順受與順來逆受,兩個都要訓練,才會修到如如不動。順來順受的話,心裡就會驕傲;逆來逆受,心裡就會很煩惱。 

 

怨跟親也是一樣的,自己沒有降伏對怨家的瞋心的話,外在的怨家是越降伏越多。

例如:今天我降伏健倫,健倫的家人就跟我變成怨家,健倫的家人又都各有家人,這樣這些人全部都成為我的怨家,有一天全部的人都跟我對抗。 

所以,外在的降伏是沒有用的。你以為殺了他,你就贏了,其實殺了他,你輸更多,仇家更多,因為殺了他就是瞋恨心嘛!

一旦自己的瞋恨心沒有了,就不用殺、不用罵、不用打、不去惹人家,那麼你在世間上就連一個仇家也沒有,那不是很好嗎?

因為這種原因,所以需要用慈與悲來降伏自己的瞋恨心,不要那麼愛生氣。

 

(4) 二種煩惱轉為道用 分二: 

1) 遇怨家瞋境轉興慈悲

第二十頌

倘若未伏內瞋敵 外敵雖伏旋增盛
故應速興慈悲軍 降伏自心佛子行

這一頌的意思是說:不要用瞋恨的心去對待他人。真的很討厭他,也不要去激怒他,反而溫柔的對待他,他就被降伏了。

魔卒武器銳利欲箭 柔美蓮花予反駁

佛陀顯神通化利箭為蓮花,很溫柔的去反駁。

提婆氣裏弩炮丟時 無言行為願納受

提婆達多生氣時,用石頭丟擲佛陀,佛陀也不講話,沒有反駁的接受了。

自我敵人稍微瞠目 看也不捨釋迦子

對自己的怨家,佛陀即使是稍微瞪一下都捨不得。 

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對待怨家。所有的人打他, 他還很歡喜的接受,甚至到最後還跟對方說謝謝。所以,就是要用這種方式去對待冤家。

 

2) 遇親家貪境頓捨貪執

第二十一頌

五欲品質如鹽滷 任幾受用渴轉增
於諸能生貪著物 頓時捨是佛子行 

我們追求貪欲的結果就像喝鹹水一樣,越喝越渴。以現在來講,像喝可樂一樣,越喝越渴。

早期沒有這些可樂,就比喻喝海水一樣,越喝越渴。現在的飲料,都加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添加物,所以越喝越渴。我們的貪欲就像這樣,越用越貪啦! 

 

今天對一百元起貪、明天對一千、後天一萬、大後天十萬、一百萬、幾千萬、幾億……再多都嫌不夠。看看現在台灣的富人以及全世界的大富翁,他們覺得財富永遠都不夠。就這樣幾百億、幾千億、幾萬億,一直比下去。其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些都是由於猛烈的貪欲心才會這樣嘛。 

 

像女生看到名牌包包,當下不去想,就沒事了。男生看到名錶,也不去想、不去買,就沒事了,就是這樣。

總之,當下馬上拒絕就對了,否則逛百貨公司看到東西時,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買,問題是沒有錢的時候,怎麼辦?所以,第一個方法是不要去看,另一個方法是看了就忘記,馬上下決定不買了、不想要了,就結束了。

這些也可以用來比喻對親家的說法。因此這一頌講的是當我們生起貪欲時,要立刻提醒, 立刻解決的方法。

 

摘自《慈悲讓你更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

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སོ་བདུན་མ་བཞུགས་སོ།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系列

  1. 歸敬頌 雖見諸法無來去
  2. 發起頌 正等覺佛利樂源
  3. 第 2 頌 貪愛親方如水動
  4. 第 3 頌 遠惡境故惑漸減
  5. 第 4 頌 常伴親友還離別
  6. 第 5 頌 伴彼若使三毒長
  7. 第 6 頌 依彼若令惡漸盡
  8. 第 7 頌 自身仍陷生死獄
  9. 第 8 頌 諸極難忍惡趣苦
  10. 第 9 頌 三有樂如草頭露
  11. 第 10 頌 無始時來憫我者
  12. 第 11 頌 諸苦由貪自樂起
  13. 第 12 頌 彼縱因貪親盜取
  14. 第 13 頌 吾身雖無少過咎
  15. 第 14 頌 縱人百般中傷我
  16. 第 15 頌 縱人於眾集會中
  17. 第 16 頌 我以如子愛護人
  18. 第 17 頌 同等或諸寒微士
  19. 第 22 頌 諸所顯現唯自心
  20. 第 23 頌 設若會遇悅意境
  21. 第 24 頌 諸苦猶如夢子死
  22. 第 25 頌 求覺尚需捨自身
  23. 第 26 頌 無戒自利尚不成
  24. 第 27 頌 欲享福善諸佛子
  25. 第 28 頌 唯求自利二乘人
  26. 第 29 頌 甚深禪定生慧觀
  27. 第 30 頌 無慧善導前五度
  28. 第 31 頌 若不細察己過失
  29. 第 32 頌 因惑說他佛子過
  30. 第 33 頌 貪圖利敬互爭執
  31. 第 34 頌 粗言惡語惱人心
  32. 第 35 頌 煩惱串習則難治
  33. 第 36 頌 隨於何時行何事
  34. 第 37 頌 勤修諸行所生善
  35. 流通分 結行
  36. 附錄 師父的話
  37. 附錄 挖出你所有的醜陋叫根本上師
  38. 附錄 談信心
  39. 附錄 信行人.接傳承
  40. 附錄 搞清楚怨親,成佛修到一半
  41. 附錄 四加行的重要性
  42. 附錄 學習佛法的精神,不學當地的習俗
  43. 附錄 聞法須知
  44. 附錄 頂禮的意義
  45. 附錄 天鼓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