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讓你更自在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第 27, 28 頌
(3) 學習忍辱捨怨心
第二十七頌
欲享福善諸佛子 應觀怨家如寶藏
於諸眾生捨怨心 修安忍是佛子行
今天講六波羅蜜中的第三個──忍辱波羅蜜。忍辱也叫容忍、原諒、忍受,這些都是忍辱波羅蜜多的意思。
很多菩薩們的淨土,並不在這個地球,而是在別的星球,因為菩薩們都修得很好,所以誰也不會去惹誰,他們都無處修忍辱,因此不知道自己忍辱的功夫好不好。當修行沒有辦法增長時,他就故意投胎到這個娑婆世界來,跟我們這些最難溝通的眾生相處在一起,他就可以試著修忍辱了。但我們不用去找別的地方,這裡直接就可以修忍辱。
頂果法王在著作裡面講:「今天能不能成佛,是看怨親度得怎麼樣,怨親度得好,今天就成佛;怨親沒有度好的話,修得再高,還是沒什麼用。」所以不但對怨家需要修忍辱,對親家更需要修忍辱。他惹你,你不還手,不回罵,他無理取鬧地惹你,你就笑笑的回答,這就是修忍辱。
欲享福善諸佛子 應觀怨家如寶藏
想要享福善的佛子、菩薩們應該觀所有的冤家就像如意樹、摩尼寶一樣。對菩薩來講,怨家是很珍貴,可遇不可求的。因為這樣的原因,對任何人都不要起瞋恨心、不要翻舊帳,都需要忍辱。
能忍辱的話,就不會爭吵,你的身心就會健康。生氣會傷你的元氣、傷你的精神,這就是佛教講的火燒功德林。一把瞋恨的火,把整個功德林都燃燒起來,就是這個意思。
脾氣不好的人,辦事能力差,不好溝通,連家人都難以相處。年輕的時候,跟父母沒辦法相處;長大以後,跟自己的小孩也沒辦法相處;老的時候跟自己的子孫更沒辦法相處。這種壞脾氣、臭脾氣是不好的,佛陀講的火燒功德林就是指這個。這些不用多解釋,這是大家都有的,而且很清楚的事情,只是要不要忍而已。
有時候想:「喔,有些事當然可以忍啦!」但當然可以忍的部分,不叫修忍辱。我們不能忍的所有事情,才需要忍啊!我們可以忍的那些事情,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那個本來就要忍的。
修忍辱就是對那些非理的、不講理的、我們覺得不應該的、被罵的或是被激怒、被汙辱的……,我們就要忍下去,這才叫做修忍辱,修忍辱的功德就在這裡。所以會忍,不一定叫功德,修忍辱就是要這樣修。
於諸眾生捨怨心 修安忍是佛子行
我們的個性會不會被磨練,就要看怨親。這個人會不會增長智慧、消業障,也是看對怨親怎麼處理。會處理的話,就是消業障,而且消得很好。
偉大的菩薩,聞即度化、見即度化,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大家都要努力的去改善。
我們再怎麼不能忍,對自己師兄弟也一定要忍。被怎麼作弄、怎麼胡搞,怎麼陷害,都要覺得是應該的。
被陷害的時候,自己想:「我上輩子陷害他嘛!這輩子他反過來陷害我,這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是有原因、有緣故的。前世是我欺負他,這一世他欺負回來嘛!那是應該的。」
因此我們不能怪誰,本來就是如此。否則為什麼其他人不會被欺負?為什麼每次都是你被欺負?所以應該是你跟他有因果關係,對不對?除此之外,哪有什麼關係。
因為上輩子你強悍,欺負人家;這輩子你弱小,就被人家欺負了。這也是因果。
凡事不可能是莫名其妙,無緣無故發生的。而我們大部分不能接受的原因,就是認為被欺負是無緣無故的、認為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我們就不願意忍。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喜歡把心事講給別人聽,別人會說:「真的喔?你是這樣被欺負了。」別人又講一些廢話給你聽,聽完你更覺得自己很委屈,這樣就變成永遠執著,永遠放不下。
所以這時候,應該要跟佛菩薩講:「我前世做錯了,應該要趕快還一還,才不會再受這種苦」。能這樣去想的話,就是懂得因果。
懂得因果的人,心情比較平穩,比較沒關係。不懂因果的人,心情起伏就很大,很想不開。
這些都要慢慢的學習,最起碼要知道,以佛法的角度來看,絕對是不能生氣;對世間法來講,也是不能生氣。
我生氣是我的錯。首先要有這種認錯的態度以及想法,接下來慢慢改就比較快。
有些人根本就只是會生氣,認為生氣是應該的,我生氣是為別人好。這都是無理取鬧,沒有道理的。
為人家好不見得要生氣,還有很多別的方法,可以為人家好啊!這些都要記住,不要用很多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所作所為;所講出來的一大堆道理,都是在騙自己,不可以這樣。
這四句話意思沒什麼不懂的,只是要不要做而已,其實也沒甚麼會不會做的,只是要不要做而已,甘願不甘願做而已。甘願就OK了,不甘願那也就沒辦法了。
(4) 學習精進利眾生
第二十八頌
唯求自利二乘人 猶見勤如救頭燃
為利眾生啟德源 發精進是佛子行
今天講《佛子行三十七頌》中六波羅蜜多的第四個──精進。精進就是很勤奮、很勤勉、很努力的意思。
早起、晚睡,做什麼事都很認真。遇到任何不順,或逆境的時候,都很勇敢地去面對,永遠都不偷懶,這個就叫做精進。
精進也是很有規律、很認真的意思。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勤。精進、努力、勤勞、勤奮、勤勉,這些都是同一個意思。
精進的人性子都有點急,所有作為都不懶散。很認真、很努力,加上性子稍微急一點,才能精進。很懶散的話,凡事都要等明天、後天,這叫懈怠。
我們為了養家活口,整天都要忙,忙得連飯都沒時間吃。只是為了老婆,兩、三個小孩,就須要這麼努力,忙到這樣;那我們修行佛法,不只是為一、兩個人的事情,是為天下所有眾生的利益,那我們為什麼不努力呢?所以,沒意義的都那麼努力了,有意義的我們更須要努力。
精進就是不要偷懶,不要等明天、後天,不可以這樣。就是從今天開始修就對了。
無常、死亡是不會偷懶的,時間到了,就被它帶走了,一分一秒都不會差錯。時間到了,再怎麼救都沒有用,死就死了,救不了的。
所以我們就是要努力,不要等明天、後天,拖就退道了,精進就是這樣。
這裡講
唯求自利二乘人 猶見勤如救頭燃
為利眾生啟德源 發精進是佛子行
唯求自己的利益是聲聞跟獨覺,他們也是修行佛法。打個比方:頭上著火、臉上著火,很快就想辦法解決,二乘人就是用這樣的速度去修行佛法。
這些聲聞、獨覺為自己的利益就那麼認真,而我們大乘佛教,為所有眾生功德的起源,為何不精進去做呢?一定要做!
你有很好的智慧,不精進,也是沒有用;雖然你沒有很好的智慧,但是很精進,也是可以成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早晚都會成功,但我們大家都非常缺乏這個精進。
簡單來講,打麻將多認真啊!幾天幾夜不睡覺都可以,精神那麼好,這些沒什麼利益的都那麼精進,那為佛法,為了自利、利他,能二利圓滿的福報,為什麼不精進?
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論是做功課,做任何事情都要很精進地去做,不能懈怠就對了。
所以精進就是很勤勉、很勤勞;而明天、後天,永遠都是比別人慢半拍,那就不叫精進。
夏蓮居老師講的:「世間所有,甘讓人先;持名念佛,絕不落後。」意思是不要落在人家的後面,一定要排到人家的前面,這都需要精進、努力。
總之,精進就是要努力。但我們有兩件事要改變,一個是我們脾氣很不好,加上我們很懶惰,這兩個我們都要努力改變,就是這樣。
不努力,命再怎麼好、再怎麼有頭腦,都沒有用,不會成功的。沒有什麼好的福報,也沒有什麼好的智慧,但努力做下去的話,這個人會成功。忍辱跟精進這兩件事,對修行佛法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今天講到這裡。留個五分鐘,你們有沒有甚麼疑問,可以問一下。
徒問:我今天是第一次來,想請問師父:我們凡人都是因為業力而來,那我們要怎麼去把這個業力轉成願力?
師答:就先懂這些啊!說轉,不一定能轉。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因為業力,來是應該的,就能想得開。 想開就是有點知道原因,才會想開。
徒問:要想開,可有辦法去把這個業力轉成比較……
師答:可以啊!轉業力就是業力來的時候,沒那麼擔心就對了。不擔心的時候,就是比較想開。
徒問:了解都了解,所以我們要歡喜做、甘願受。可是很苦的時候,要怎麼辦?
師答:就沒辦法,只好苦啊!還是要受啊!沒辦法。
受苦的時候,知道佛法的話,覺得這是應該要受的,再苦都沒有辦法。搞不好我曾經加倍傷害過人家,人家對我的報復還滿輕的,還打個對折,對我算很好了。就這樣什麼都想啊!這時候就是需要去鑽牛角尖,這樣應該都有點效。很多事怎麼想就怎麼著。
徒問:可是病苦,有時候真的是很苦。
師答:病苦是苦啦!但沒辦法。你們有苦的人,比較有機會知道修學佛法要更努力。不苦的人,再怎麼講,還是沒辦法體會。所以有苦的人,算運氣好、幸運,對佛法的信心會增加啦!
徒問:這也是一種逆增上緣?
師答:當然啦!歷史上很多有名望的人、有錢的人,後來進入佛門,都是心裡受很大的打擊,很大的刺激,才會進入佛法。過得很舒服,天生就很如意的人,不可能來信佛,他信佛沒有意義嘛!
徒問:那再請教師父,我們一般都說,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如果心力很強的話,這一世有沒有辦法成佛?
師答:應該可以啊!三大阿僧祇劫,只是一個基本的概念,時間都是人去控制啦!
一般來講,時間沒有控制到我們,是我們的心去控制時間。這個心能修到很好的時候,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轉為一剎那、一瞬間。《信心銘》最後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些都是。
其實時間是人去訂的、人去控制的。但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好像人是被控制的,其實是人去控制時間。
有些人是一定要到這個地步,但不一定是三大阿僧祇劫,那是以最遠的、最壞的狀況來說的啦!
徒問:師父再請教一下,一切唯心嘛!是不是心念最重要。比如說:你一直念佛、一直念經,但如果你只是嘴巴在唸,那是不是沒什麼用?
師答:不是沒有用,還是有點用,只是作用比較小而已。嘴巴唸一唸、唸一唸,唸久了,嘴巴帶動到你的內心的時候,那就一心念佛,很好啊!
起先心當然是沒有辦法念啊!心會亂啊!因此用嘴巴唸,就是用這個聲音,帶動你的想法。一直唸,一直有個聲音嘛!心有時候會亂,有時候它會聽到,會轉移一下嘛!但慢慢去念,就這樣。這個都是很有關聯的,只是不知道而已。
初學者剛開始一定要拿串念珠才會念,看到了念珠,就會記得拿起來唸一下,唸多少都不管。沒有看到念珠都忘記念嘛!就是念珠帶動嘴巴唸,嘴巴唸出聲音的時候,耳朵就會聽到嘛!它會傳給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會提醒︰現在正在念經,我不能隨便亂想喔。哦,又跑掉了,又聽到了,又回來了,就這樣重覆的要練習啦!
念啦,念啦,就是要花很多的時間。反正就是這樣念下去就對了,不管他,有一天會達到效果。
徒問:那再請教師父,我們要消業障、消病業要唸什麼才可以?
師答:都可以啦!所有佛都可以。你覺得很歡喜哪尊佛,就念那個。所有的佛都有這個功能啊!一般講功德,白話講功能,只是我們眾生的習氣不一樣嘛!
摘自《慈悲讓你更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
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སོ་བདུན་མ་བཞུགས་སོ།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系列
- 歸敬頌 雖見諸法無來去
- 發起頌 正等覺佛利樂源
- 第 2 頌 貪愛親方如水動
- 第 3 頌 遠惡境故惑漸減
- 第 4 頌 常伴親友還離別
- 第 5 頌 伴彼若使三毒長
- 第 6 頌 依彼若令惡漸盡
- 第 7 頌 自身仍陷生死獄
- 第 8 頌 諸極難忍惡趣苦
- 第 9 頌 三有樂如草頭露
- 第 10 頌 無始時來憫我者
- 第 11 頌 諸苦由貪自樂起
- 第 12 頌 彼縱因貪親盜取
- 第 13 頌 吾身雖無少過咎
- 第 14 頌 縱人百般中傷我
- 第 15 頌 縱人於眾集會中
- 第 16 頌 我以如子愛護人
- 第 17 頌 同等或諸寒微士
- 第 18 頌 雖乏資財為人賤
- 第 19 頌 雖富盛名眾人敬
- 第 20 頌 倘若未伏內瞋敵
- 第 21 頌 五欲品質如鹽滷
- 第 22 頌 諸所顯現唯自心
- 第 23 頌 設若會遇悅意境
- 第 24 頌 諸苦猶如夢子死
- 第 25 頌 求覺尚需捨自身
- 第 26 頌 無戒自利尚不成
- 第 29 頌 甚深禪定生慧觀
- 第 30 頌 無慧善導前五度
- 第 31 頌 若不細察己過失
- 第 32 頌 因惑說他佛子過
- 第 33 頌 貪圖利敬互爭執
- 第 34 頌 粗言惡語惱人心
- 第 35 頌 煩惱串習則難治
- 第 36 頌 隨於何時行何事
- 第 37 頌 勤修諸行所生善
- 流通分 結行
- 附錄 師父的話
- 附錄 挖出你所有的醜陋叫根本上師
- 附錄 談信心
- 附錄 信行人.接傳承
- 附錄 搞清楚怨親,成佛修到一半
- 附錄 四加行的重要性
- 附錄 學習佛法的精神,不學當地的習俗
- 附錄 聞法須知
- 附錄 頂禮的意義
- 附錄 天鼓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