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 第 33, 34 頌

秋竹仁波切

慈悲讓你更自在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
第 33, 34 頌

 

(3) 捨貪親友施主家

第三十三頌

貪圖利敬互爭執 聞思修業將退修
故於親友施主家 離貪著是佛子行

這一頌是講名跟利,應該是說給一般出家師父、法師、仁波切、堪布、什麼什麼大師、法王級的大師聽的,是在說給他們聽的,不是說給你們聽的。

 

只要想到名跟利,背後百分之百就是爭。放下名跟利的人,他就是和平、寂靜。為名為利接下來的果絕對是爭執,爭吵嘛!

今天如果我們中心很有錢的時候,大家都會來搶位子。現在讓你們當個會長,誰都推辭,誰都不願意幹,拜託他也不要,為什麼?沒有錢可以拿,名跟利都沒有。有一天中心有個幾千萬、幾十億的時候,不要拜託他了,他會來拜託我:「師父,可不可以讓我當會長?讓我當個什麼什麼……。」都來了,這叫做名跟利。知道嗎?

現在我們為什麼不要呢?就是覺得:「沒有意義嘛!替中心做事是浪費時間。」雖然嘴巴沒有這樣講啦!都是說:「我忙!」其實心裡在想:「浪費我的時間,沒有意義,為什麼我要來這裡忙?」

名跟利的背後有個爭吵、爭執,為什麼呢?名利誰都要,誰都不讓誰,最後是不是會爭吵?所以修行佛法的人要放下名利,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的祖師爺巴竹法王,只要收超過五個徒弟後,他就連夜跑掉了、不見了。這些徒弟隔天又去找,找了幾年才找到他,又超過五個徒弟,他又跑掉了,這些都是因為師父怕名利。怕名利,所以他一直躲、一直躲。

很有信心、很有慧根、很有智慧、很有因緣的弟子,不管師父跑到哪裡就跟到哪裡,也沒有障礙到師父的弘揚佛法,師父弘揚佛法上也沒什麼是非,能做到這樣是非常了不起的。

 

雖然我們做不到這樣,但最起碼、最起碼,當師父的不可以聽功德主的話。功德主叫做俗家弟子,師父叫做僧人,是比他厲害。俗家弟子是業障多、罪過多才有錢供養你,而師父有證量,把這骯髒的錢消化掉,把黑的東西洗掉。這些本來是不如法的錢,到了師父做功德的時候,念消災超度,用證量把它變成如法的財物,變成功德,為功德主消罪業,替他積福德。

釋迦牟尼佛說:沒有證量的弟子,即使是出家人也不准拿人家的供養金,就是因為錢太骯髒的原因。敢拿的人應該是有證量,能把骯髒的錢、不如法的錢變如法,就是把它轉成功德,替人家積德。供養就是有這種關係。

所以最起碼都不能聽功德主的,有錢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佛法比較厲害?還是有錢比較厲害?你有金錢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找我嘛!還要我聽你的?那就沒道理了。

但現在很多師父都沒骨氣了,就是聽功德主的。這些你們都不能講,但我可以講,這是我所看不起的,這一頌講的就是這樣。

 

這山頭的師父跟那山頭的師父要搶名利的時候,他們是不是會爭吵?如果這山頭的師父修得很好,他不要名利的時候,另外那山頭的師父所冀望的名利就可以得到了,因為沒有人搶嘛!

總之,一個人要放下名利,才不會有爭吵,那我們就放下,讓人家搶,就沒事。

為了名利一忙下去,所有的修行,佛法上的聞思修都沒時間了,沒時間修行就會衰退,佛法跟你越來越遠了。

 

故於親友施主家 離貪著是佛子行

所以師父盡量不要住在功德主家,師父跟功德主要有點距離,對功德主放不下的那些想法都不要有。

這些都是說給僧人聽的,順便也說給你們聽,你們不要什麼事都對人家期望太高,自己的問題要自己解決。

 

(4) 捨粗語絕惡言行

第三十四頌

粗言惡語惱人心 復傷佛子諸行儀
故於他人所不悅 絕惡言是佛子行

這一頌非常適合台灣學佛的弟子。意思是不要經常惡口,講不好聽的話給人家聽。

我們嘴巴很賤嘛!罵人家、笑人家、吐人家的槽、說些人家聽了會不高興的話。但反過來,當這些話說給你聽的時候,你也會覺得難受時,像這種的話就不要講給人家聽。我們無意中隨便笑人家、隨便說人家的一句話,常會讓人家跳腳,所以不可以這樣做。

 

你喜歡開人家玩笑,但當人家也開你玩笑的時候,你還是笑笑的,那這種人才可以跟人家玩。

我們大部分都是開不起玩笑,但又經常喜歡開人家玩笑,那就不好。人家修養好、德行好,當場沒說話,但是會記住,覺得你這個人為什麼講這樣的話?這就傷到人家的心,這是有罪業的。

 

盡量說好話,壞話己經說那麼多,說幾句好話沒什麼不好。說好話,人家聽了高興嘛!

打個比方:師父罵你,你就乖乖聽,師父就知道你可以罵。如果師父知道罵下去會頂嘴,那就不要罵嘛!罵了就吵,難看了。

師父有時候說教,罵人的時候,師父很清楚這個人,今天罵下去,利益在哪裡,罵下去的用意在哪裡,師父自己很清楚才罵。

當師父罵下去後,這個人馬上提醒自己說:「哦,我不可以喔!我這樣做錯囉!」能夠溝通到這樣的時候,就可以罵。沒有的話,隨便罵幹什麼?他罵、我也罵,大家罵,罵過去又罵回來,不是跟一般吵架一樣嗎?

 

所以人沒弄好就罵下去,他是不會講理的。不管是師父或誰講得對,也沒有用。他會想成:這句話「對」是你自己想的。

即使這句話十個人都覺得對,但是對他而言變成不對。為什麼會覺得不對?你罵過去,他頂嘴回來,再罵過去又頂嘴回來,這句話就是不對了。

 

十個人說對,一個人說不對的時候,這也不能講。所以不是隨便可以亂罵的。

罵下去,罵的利益在哪裡?用意在哪裡?好處在哪裡?全部都要想好、計畫好才能罵,所以不能隨便亂罵。

你們更不能罵,誰也不能罵,跟人家又沒有交情,人家對你又沒心服口服,跟人家沒有任何關係,這樣說人家,人家當然會不爽啊!

 

師父說徒弟,徒弟覺得:「哦!師父跟我很有感情,也有交情,我也崇拜他,我對他心服口服,加上今天師父罵的事,雖然我自己聽不太懂,但師父應該是用心良苦罵我的,所以不管它,我先忍下來,不懂再來問。」就是有這種的徒弟才罵。再進一步就可以打。

 

你們不能隨便亂罵人,不能隨便亂學。跟師父該學的學,不該學的不要學。有些是學不來,有些是一定要學。

要看清楚,不能隨便亂罵人,不能隨便糾正人,糾正人到最後變成爭吵,那就變成造惡業,這樣也是不好。

 

所以人家耳裡聽了會不舒服的話,千萬不能講。什麼叫不舒服的話?惡口嘛!比如說你很賤哪!或對怕被說老的人,說他很老;怕被說醜的人,說他很醜;怕被說沒錢的人,說他窮。

總之,大家都知道他最不喜歡聽的是什麼,你就偏偏喜歡講這些話給他聽,這就造成人家的困擾啊!會造成關係惡劣,那何必講呢?不要講就好了,嘴巴那麼賤幹嘛?

自己不爽,就自己不爽好了,還造成人家不爽,這不是造更大的罪業嗎?害了人嘛!自己不爽,自己關起門,不要看人就好了。

 

這些都是平常現實生活上用得到的東西。佛法有時候教你做人處事,有時候教你怎麼跟人家相處。

有時我們覺得人緣很不好,其實人緣不好應該是自己的問題,應該是自己不會說話,應該是不會替別人想或怕自己受傷,先去害人家。

很多人都是怕被人騙,就先騙人家;怕被人打,自己先說他打我。其實人家根本沒有要打你,但你怕自己受傷,所以先傷害人家,這樣就是沒智慧!

 

真的受傷了再說,真的被騙了再說,而且再騙也沒什麼好騙的。你們自己摸摸良心,自己也沒多好嘛!也沒什麼了不起,所以不要那麼執著,自己也沒多好啦!

被騙幾次,多幾次學習的機會,多傷害幾次,多幾次學習的機會,應該是這樣啦!不要想太多,佛法就是這樣。

 

摘自《慈悲讓你更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

རྒྱལ་སྲས་ལག་ལེན་སོ་བདུན་མ་བཞུགས་སོ།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系列

  1. 歸敬頌 雖見諸法無來去
  2. 發起頌 正等覺佛利樂源
  3. 第 2 頌 貪愛親方如水動
  4. 第 3 頌 遠惡境故惑漸減
  5. 第 4 頌 常伴親友還離別
  6. 第 5 頌 伴彼若使三毒長
  7. 第 6 頌 依彼若令惡漸盡
  8. 第 7 頌 自身仍陷生死獄
  9. 第 8 頌 諸極難忍惡趣苦
  10. 第 9 頌 三有樂如草頭露
  11. 第 10 頌 無始時來憫我者
  12. 第 11 頌 諸苦由貪自樂起
  13. 第 12 頌 彼縱因貪親盜取
  14. 第 13 頌 吾身雖無少過咎
  15. 第 14 頌 縱人百般中傷我
  16. 第 15 頌 縱人於眾集會中
  17. 第 16 頌 我以如子愛護人
  18. 第 17 頌 同等或諸寒微士
  19. 第 18 頌 雖乏資財為人賤
  20. 第 19 頌 雖富盛名眾人敬
  21. 第 20 頌 倘若未伏內瞋敵
  22. 第 21 頌 五欲品質如鹽滷
  23. 第 22 頌 諸所顯現唯自心
  24. 第 23 頌 設若會遇悅意境
  25. 第 24 頌 諸苦猶如夢子死
  26. 第 25 頌 求覺尚需捨自身
  27. 第 26 頌 無戒自利尚不成
  28. 第 27 頌 欲享福善諸佛子
  29. 第 28 頌 唯求自利二乘人
  30. 第 29 頌 甚深禪定生慧觀
  31. 第 30 頌 無慧善導前五度
  32. 第 31 頌 若不細察己過失
  33. 第 32 頌 因惑說他佛子過
  34. 第 35 頌 煩惱串習則難治
  35. 第 36 頌 隨於何時行何事
  36. 第 37 頌 勤修諸行所生善
  37. 流通分 結行
  38. 附錄 師父的話
  39. 附錄 挖出你所有的醜陋叫根本上師
  40. 附錄 談信心
  41. 附錄 信行人.接傳承
  42. 附錄 搞清楚怨親,成佛修到一半
  43. 附錄 四加行的重要性
  44. 附錄 學習佛法的精神,不學當地的習俗
  45. 附錄 聞法須知
  46. 附錄 頂禮的意義
  47. 附錄 天鼓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