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淨煙供講記 二諦與空性

山淨煙供講記 二諦與空性

山淨煙供講記
二諦與空性

眾生的角度來看是世俗諦
佛的角度來看就是勝義諦

二諦是指世俗諦跟勝義諦。經中說:

諸佛所說法 真實依二諦
世間世俗諦 超凡勝義諦

這二諦的分別,以眾生的角度來看,就是世俗諦;以佛的角度來看,就是勝義諦。

勝義諦跟世俗諦不是在「所境」上分,應該是從「能境」上來分世俗諦跟勝義諦。

但是很多人認為世俗諦跟勝義諦是在「所境」上分,就分出毛病來了。

打個比方,很多人認為看到的這個東西是世俗諦,沒有看到的背後有個空性叫勝義諦。這個分法應該是錯誤的,因為只要可以色見、可以音聲求,在這上面就沒有勝義諦,只有世俗諦。

得黃膽病的人只能看到黃色的海螺,那麼黃色的海螺跟白色的海螺怎麼不二?永遠都不可能不二。

現在很多人認為世俗諦跟勝義諦不二,在不一不異中想了半天,也沒有辦法想出來,這是因為理論上行不通。

對見黃螺的人來說,白螺未曾有;對見白螺的人,黃螺也是未曾有。

以我們來講,這個地方要分兩個:一個是倒世俗,一個是正世俗。

如果二諦是從「所境」上來講,就有如《解深密經.勝義諦相品》講的:「一體也有問題,異相也有問題,各有四個。」經中講的這八個問題就是從所境來分的。

 

所境上 世俗與空都不成立
二諦的著相斷了 叫勝義諦

事實上,所境上,空也不成立、世俗也不成立,這上面兩個都不成立。

所以在「能」的心裡面,二種分別斷的時候,也就是二諦的著相斷了,叫勝義諦。

用這樣去看的話,是正確的,二諦這樣分比較容易通啦!

不然我們剛剛講的,要從黃色的海螺裡,挖出一個白色的海螺,是不可能的;要說白色的螺外,包著一個黃色的螺,也不可能,所以這是個人角度不一樣,永遠都沒有辦法同時親見。

這是分別二諦的一個關鍵。這個關鍵一通,很多的佛理就很容易通。

 

空性就是跟內心不相干
空性是名詞 形容叫智慧

其實全部都沒有不叫空性嘛!

空性只是一個名詞,形容它時叫智慧,這種智慧是怎樣的一種智慧呢?一切諸法不著相。

很簡單來講,就是對怨家不瞋恨,對親家不貪戀,一個不愛,一個不恨叫空性。

所以聽到空性的時候,要記得:內心增長的智慧叫空性。

永遠都不知道空性就是「跟內心不相干(不著相)」的話,只會講自空、他空,這個空、那個空,那也沒有用,空了也沒能怎麼樣。

 

不說消滅五蘊叫做空性
內心不起作用 叫證空性

《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都是空。

簡單的說,就是色跟你的內心不相干,也就是色不起作用,受、想、行、識對你的內心都不起作用的時候,叫證悟空性啦!不是說消滅它們叫做空性。所以空性應該是內在的一個智慧。

反正初步來講,看得比較淡,也是證悟空性;放下一切也是證悟空性;太陽從東邊起、西邊下,倦了就睡,餓了就吃,照常生活,沒有影響到內心的起伏,也叫證悟空性。

 

空性跟內心清楚有關
慈悲跟你的情緒有關

總之,說空性是內心的一個了解也好、頓悟也好、清楚也好、明白也好,反正就是內心的一個層次叫做空性。

佛經上雖然沒有這樣解釋空性,但是如果想在所境上找空性的話,永遠都空不了。

就像外界都空了,而我還沒有空,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空性跟你內心的清楚有關,慈悲跟你的情緒有關。不知道這兩個的相關性,你就永遠不會知道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慈悲。

所以,有明白的心,帶來的情緒都是慈悲;沒有空性概念的人,帶來的情緒都是愛恨。

 

空性跟實有沒什麼關係
空性跟愛恨情仇有關係

空性跟實有沒有什麼關係?空性最重要的還是跟愛恨有關係。

佛經裡面講了一大堆的實有,但跟你生活上的情緒沒有什麼關係。

反正空性就是跟愛恨有關係,恨是用空性來對治,愛是用慈悲來帶動。

大家都知道我們無始以來跟著貪瞋癡三毒,但是三毒講了半天,好像三毒跟你沒多大的關係。講到最後,三毒只是讓你知道叫三毒而已,三毒好像跟平常生活上沒什麼關係。

 

三毒 貪愛 瞋恨 加癡笨
固執 堅持 倔強 叫做癡

什麼是三毒呢? 愛、恨加上笨嘛!愛就是貪,恨就是瞋,加上笨就是癡。

很少人知道什麼是癡,癡就像是笨。

什麼是笨呢?笨就是很固執、很堅持,即使佛菩薩下來勸你都勸不動,這叫做愚癡。

你對愛恨永遠都是固執,永遠都是堅持,永遠都是倔強,永遠就是這樣,任何人、任何時刻都勸不動的那種心態叫三毒。

愛、恨、倔強、固執、孤僻這幾個不都是黏在一起嗎?修行佛法就是要對付這三樣嘛!

你們慢慢了解,很多疑惑就會放開一點,能越放越開,這樣最好。

 

拋棄怨親 沒有辦法成佛
修行佛法 不拘人時地物

現在很多修行者,用功得不錯,對輪迴蠻有出離心,對三寶也蠻有信心,獨自一個人躲到山裡,這種所做

所為,不錯是不錯啦,但是呢?拋棄怨親還是沒辦法成佛嘛!是不是這樣?

如果已經成佛,但是還留下一大堆怨親沒有度好,這種佛也是不行的。

所以修行佛法不拘束地點,不拘束時間,不拘束人、時、地、物。

這四個都不拘束,就是日日都是吉日,處處都是淨土,人人都是佛菩薩,物物都很清淨,這是基本的學佛觀念。

 

人時地物是世俗想法
用在修行上 修得不好

修行佛法要放下世俗的觀念。

如果自認佛法修得很好,做事還一定要看時辰,那就修得不好;

如果自認佛法修得很好,放不下地理風水,那還是不行啊!

如果自認佛法修得很好,對善人、惡人分別得很嚴重,那也還是修得不好;

如果自認佛法修得很好,對用那個物品才正確、這個物品不如法,有這種分別的話,佛法也修得不好。

我是這樣的認為:人、時、地、物,這四件事的各種分別是世俗的想法,把世俗的想法用在修行上,那也是修得不好。

 

證色法二身 不需要看風水
沒放下執著 在哪修都一樣

修行要消除二障,增長福慧資糧才圓滿。修行要證色身跟法身不需要看風水吧!是不是?

你去釋迦牟尼佛的聖地修跟在這裡修,不是差不多嗎?

內心的執著沒有放下,釋迦牟尼佛的聖地跟這裡也差不多,到了也是這樣而已嘛!

舍利弗再怎麼看,也是看到一個穢土,還有泥巴、荊棘、地面高低,還有灰塵、髒水還有什麼什麼的……不是這樣嗎?

但維摩詰一看的時候,他覺得全部都是平等、清淨的。

 

淨穢土是在「能境」上分的
森羅萬象就是無相而有的色

所以我剛剛講的淨土、穢土也不是在「所境」上分的,是在「能境」上分的。

反正就像龍欽巴尊者講的森羅萬象就是無相而有的色,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能夠往這個方向去看待空性的話,應該會對空性有一個很好的概念,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關鍵。

我讀了很多佛經,關鍵就是這樣。聽清楚了嗎?

今天你們要記得這些,下次關於這個事情,靈感來的時候,我會多講一些,這些應該是殊勝的解說、很少有的解說。

 

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很了解佛講般若空性的原因。

想要在東西上找到一個世俗、找到一個勝義,那是永遠都找不到的,找到最後都出毛病了。

簡單的說,用電話跟人溝通叫世俗。佛不用打電話嘛!直接溝通就好了,是不是這樣?需要用到電話來講的話,就完全沒有勝義諦了。

從勝義諦來講,就完全不用世俗諦。我們看見是世俗諦,但他們兩個的境界上不用世俗諦來溝通。

 

沒有手指頭 指不了月亮
手指頭只要用一次就好

『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諦。』這些都是我剛剛講的要指月嘛!

沒有手指頭,指不了月亮,但這個手指頭不是月亮嘛!看完月亮之後,就不需要手指了。

如果知道以後,每次看月亮還是要用手指頭的話,那這個人太笨了。因為手指只要用一次就好了。

這個就是:

不依世俗諦 不得第一諦
不得第一諦 故不得涅槃

看到了月亮,就靠這個月亮的光嘛!月亮的光比喻內心的光明,光明起來的時候,就不靠這個手指了。

這就是:

不依世俗諦 不得第一諦
不得第一諦 故不得涅槃

我們就是沒有月亮的光,故不得涅槃的光,就是這樣。

像畫個月亮的時候,手指頭也畫上去,那不是很好笑嗎?所以這個地方也是個關鍵。

師 秋瘋說
徒建明恭錄
2013/09/03

節錄自《大界神幻》第 10 期 《山淨煙供》講記

大界神幻第 10 期 PDF 檔下載

山淨煙供講記系列